新闻中心首页世相首页

乡村教师夫妇一人坚守一所小学教学点24年1/19)

发布时间:2019-12-02 08:41: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维松  |  责任编辑:栗卫斌
支持← →键翻页

50岁的吕禄和45岁的农锦丽是逐卜乡的乡村教师夫妇。

逐卜乡隶属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人口不到15万人,壮美的岩溶石山连绵不绝,成片的黑皮果蔗林被群山环抱。逐卜乡下辖的11个行政村有4所小学。除了乡上的中心小学,还有牌宗、农造和弄岗三个教学点。

50岁的吕禄和45岁的农锦丽是逐卜乡的乡村教师夫妇。吕禄在牌宗教学点,和另一位教师农永群负责这里5个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农锦丽在3公里外的农造教学点,负责10个一年级学生和14个学前班孩子的教学。而在17公里外的弄岗教学点,55岁的教师林强独自带着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各一名。

吕禄和农锦丽就住在牌宗教学点一间教室里。每个工作日,农锦丽会骑着电动自行车,顺着县道541,到三公里外的农造教学点去上班。

“最近几年这里修了水泥路,骑车安全多了。”农锦丽说,“以前路上坑坑洼洼的,一到雨季有些路段被洪水冲刷,只露出石头。每次我经过这些路段,都胆战心惊的。”

从1995年当老师开始,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电动自行车,农锦丽在这条路上骑了24年的车,无论寒暑,每天往返四趟。其间,她摔过的跤无法计算,前几年的一次骑摩托车摔跤伤了右手手腕,至今伤处遇阴雨天仍会隐隐作痛。

农锦丽说:“我也曾经想过一走了之,但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曾在这所学校学习。如果没有当年恩师的培育,我可能只能在田间劳动。而我一走,这个教学点就跟别村的教学点一样会荒废,孩子们只能到更远的教学点上课,我实在不忍心。”

2018年,农造教学点几乎被撤点。“领导考虑到我年纪较大,独自承担教学点的工作太辛苦,建议撤掉这个教学点。我让教育局工作人员亲自到学校考察,倾听家长心声,并让他们实地感受从农造到另外一个教学点的路程,讲明利弊。最后领导改变了主意,教学点保住了。”

自从24年前从一位退休的教师手中接手农造教学点,农锦丽一直是这里唯一的教师。语文、数学、品德、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她需要负责对一年级和学前班孩子的全科复式教学。

农锦丽的课堂充满互动,十分热闹。她把学生的名字用拼音写在黑板上,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纷纷抢答,最先答对的学生,还能获得全班竖大拇指的赞赏和一枚写着“奖”字的贴纸。

在农锦丽的努力与坚持下,教学点的教学成绩一直很突出,甚至一些经济情况较好、本来能负担得起幼儿园费用的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她这边。2019年,农锦丽成为了第五届“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教师。

吕禄和农锦丽夫妇刚开始工作时,都是代课教师。“我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到手的工资是69元。有一个月扣除各种费用后,我拿到了2.8元。”两人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转为正式教师,清苦的生活才有了改善。“转正后能拿到600-700元了,现在每月每人有3000多元。”

吕禄说:“我们家现在马上三代都是教师了。”吕禄的父亲是位乡村教师,而两人的女儿也将继承从教衣钵。从广西师大考到华南师大、明年即将毕业的女儿,即将到广州的中学当一名物理老师。

每周一次的视频通话,是忙于教学和忙于求学的一家三口难得的网聚机会。吕禄说,从恋爱到工作,女儿经常征求老两口的意见。“她能留到一线城市当教师,我们很为她开心。不过一线城市压力大,我们经济上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多多鼓励了。”

“女儿长期在外求学,让我们老两口的生活都有些单调。而学校里的这些孩子,让我的生活多了很多欢声笑语。”吕禄说,当乡村教师这么多年,最大的体会是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文/摄 陈维松 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分享: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