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成为国际社会聚焦的重点。
多名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国行政体制不断改革、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高息息相关。中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释了基于东方智慧的国家治理方式,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模式和样本。在当前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提供中国治理模式
《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多位外国专家认为,中国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社会提供有用的参考经验。
日本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坚敏是研究全球化及创新发展的学者,特别关注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他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决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政策取向。其中“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的表述体现了开放政策向纵深推进的决心。
“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必将保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致力于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用的参考经验和给国际社会带来稳定的预期和持续利好。”金坚敏强调。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卡尔涅耶夫认为,在努力完善国家管理的框架下,中共领导层开展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显示其要在所有层面提高管理效率的决心。在国内深化改革、中美竞争加剧、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等大背景下,巩固政治基础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改革发挥重要作用。”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江原规由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曾创建了很多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以亚洲为中心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70年,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受到世界的关注和期待。在世界面临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课题上,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蕴含着东方智慧
英国社会学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指出,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最新部署和举措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因为这其中就包含着中国日益强大起来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在江原规由看来,就是在国家治理模式中蕴含的东方智慧。江原规由说,相对于迄今为止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西方理论,中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阐释了基于东方智慧的国家治理方式。从这一点上讲,《决定》将为当今全球治理的方式、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江原规由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在中国国内,在国际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方略、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将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法国《欧洲时报》刊文指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显示,中共正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列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会议分析了实现这一目标所具备的优势以及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地方。
文章指出,当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近年来传统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在自省的同时,越来越多开始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寻求借鉴。中国共产党在此方面的创新成为关注焦点。已经提出要保持“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一些发展理念(如“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共产党,也乐于同世界加大交流和分享。
文章评论称,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向来重视理论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延续传统,体现了世界最大政党的危机意识及日趋成熟的执政党特质,及时更新自身理论体系,并尝试给出清晰的描述和路径,这既是中共长期执政的需要,也是在凝聚党内、国内共识,更是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和平理念受欢迎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认为,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愿同其他国家一起分享自身的发展成果,这正是中国在全球受到欢迎的原因。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体现中国和平和共同发展理念的一个实例,这一倡议正使世界上很多人口受益。
连日来,作为中国的近邻又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各界对四中全会给予了广泛关注。其中,国家体系治理及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优势成为关注的重点。
截至目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共发布4篇文章,重点报道了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内的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定下的总目标。时隔六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为这项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从制度层面勾勒接下来的路线图。
报道认为,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多项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本届四中全会公报更多是大方向的原则性表述,通过列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生态、外交等多领域必须推行的举措,阐述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路径,并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金坚敏认为,此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不仅能把实体经济的开放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同时涉及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领域,为全球开放体系建设全球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英国路透社中文网撰文评论称,《决定》不仅为实现中国梦勾勒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国家治理的路径,更从法治、生态、外交、民生及国家治理、经济制度等方方面面给出了明确表述。报道引述被访者的话认为,报告对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首次做了全面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的现行政策和制度。
江原规由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突出了与世界共存、共荣理念的中国特色制度,获得了世界的支持。(记者 冀勇 张春友 陈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