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广州玻璃画 为世界添色彩(   / 3 )

发布时间:2019-11-07 08:38:53  |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王月华  |  责任编辑:钮东昊
分享到:

  广州佚名画家绘制的牧羊女图玻璃镜画 (李晓容/FOTOE)

技术难题未攻克 大块玻璃需进口

玻璃被古人称为“水晶”,璀璨夺目的彩色玻璃摆件、饰品更是备受人们钟爱。清代中期,借由“一口通商”的便利,广州的玻璃工匠孜孜不倦借鉴外来技术,汲取本地经验,做了不少创新,使广州一举成为南方的玻璃制造中心。1696年,康熙帝设立皇家玻璃厂后,广州大批能工巧匠还被地方官派遣北上,与外国专家通力合作,制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玻璃器皿。今天,我们在故宫看到的不少玻璃工艺杰作,都倾注了广州工匠的心血。

不过,细细查阅史料后,你会发现,不管是遍布广州的玻璃工坊,还是远在北京的皇家玻璃厂,制造的都是小件工艺品。由于技术的局限,它们并不能生产大块平板玻璃。囿于才疏学浅,关于大块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我只查到了“欧洲工匠将玻璃液倾倒在特制的桌面上,待冷却后形成平板玻璃”的论述,但我想,制造工艺一定远比这句话复杂得多,否则,以服务于皇家玻璃厂的外国专家的能力,何以制造不出来,而必须全靠粤海关进口?

今天,玻璃司空见惯,但在清代,玻璃,尤其是全部依赖进口的大块平板玻璃与镜子,绝对是奢侈品。据乾隆年间的皇家档案,一块长二尺八寸(约0.9米),宽二尺六寸(约0.8米)的平板玻璃,粤海关就花了十一两银子进口,足够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的开销。

 

<  1  2  3  >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