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残联:确保“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不少”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前排中)与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的残疾人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代表合影。中国残联供图

现在距2020年“全面小康”不足440天,中国残联强调“行动”与“务实”,并充分激发残疾人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倡导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17日在北京举行。在140个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中,杨淑亭、刘入源、李耀梅、刘斌、刘加芹、郑岗、廖竹生、李晓梅等8位残疾人分别获得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和“奉献奖”,助残扶贫典型贾茹获得了“奉献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在参加完表彰大会后,10个残疾人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代表来到中国残联,分享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自强、助残和组织帮扶的感人事迹与获奖心得,以及在未来一年多助力残疾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这场让人感动并充满励志能量的座谈会,也正是中国残联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举措之一——激发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呼吁全社会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仍有169.8万贫困残疾人没有脱贫,特别是还有95.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难度较大。贫困残疾人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困难人群,也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表示,残疾人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此次的获奖者,以及历年来的自强脱贫典型、自强模范,都有脱贫的实践和经验。她希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更多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致富。

在保障残疾人如期脱贫方面,张海迪强调了“行动”与“务实”。她称,要更深入了解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包括残疾程度、类别、人数、他们存在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脱贫不是一个说法,而是要付诸行动,需要大家用更务实的态度和更扎实的工作来完成好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张海迪说。

张海迪指出,各级残联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特别是要聚焦解决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与扶贫、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贫困残疾人精准识别、残疾人证办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排查、数据核实比对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把贫困残疾人的问题反映上来,把中央助残政策落实下去。

“各级残联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入贫困地区、深入贫困残疾人家庭,要面对面、心贴心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确保贫困残疾人一个不能少地如期脱贫。”张海迪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