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潜藏于内心的炒商品冲动

在成都街头,喜欢穿华丽可爱、颇有些欧洲中世纪贵族风格裙装的女孩越来越多,这类裙子风格叫作“Lolita”。一条火爆裙子炒上十万元,普通的1000多元购买的裙子转手就卖4000元至5000元,原价300多元的二手玩偶背包也要上千元。这种现象被外界称为“炒裙子”,还配了个颇有意思的专有名词“炒Lo股”。有网友直言,现在“炒鞋”“炒盲盒”过气了,“炒Lo股”才是最前沿的好买卖。

一段时间以来,热炒商品的现象在社会上轮番上演:先是“炒鞋”,某些款式鞋价出现“十天九倍”的涨幅,足见其火爆的程度。接着是“炒盲盒”,很多人都不知道盲盒为何物,但同样被炒得炙手可热,跟风炒作者众多。如今又出现“炒裙子”,这类中世纪风格的裙装毫无新潮可言,但也能勾起民众热炒的欲望,火爆款裙子炒到了11万元。

短时间内集中热炒多种商品,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存在坚实的基础。比如“炒裙子”现象,几年前就已存在于喜欢这类商品的小群体当中,只不过对此感兴趣的人太少,引不起社会的重视,如今“炒裙子”突破了原来的小范围,才被人们所了解和关注。再如,社会上一直存在炒商品的现象,比如炒名贵中药材、炒名酒名茶,甚至炒核桃、藏獒等,都曾先后出现过。也就是说,因为存在炒商品的广泛基础,才会出现短时间内集中热炒多种商品的现象,相信“炒裙子”不会是最后一个,接下来其他商品也可能被热炒。

种种迹象表明,炒商品的这股风并非自动刮起,很可能有人故意操控。从“炒鞋”中就可以窥见端倪,鞋厂和囤积大量现货的人,会因“炒鞋”盛行而在短时间内获取暴利,他们当然愿意点燃或吹旺“炒鞋”这把火。其他炒商品现象也是如此,都存在巨大的利益,也难免会存在人为操控的现象。并且,一些使用范围很小的商品看似不值得一炒,其实不然,它们反而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只要调动起民众的参与热情,赚钱会更容易。盲盒和中世纪风格裙装虽然知之者甚少,但并不影响它们成为热炒的商品,原因就在于此。

炒商品的暴利具有很大的诱惑,让一些人不顾风险跃跃欲试,再加上侥幸心理让人误认为,快进快出、见好就收,就可做到借机捞一把。然而,击鼓传花的鼓点说停就停,价格被炒得畸高时,商品砸在自己手里,损失将难以避免。炒商品冲动强烈的人,假如不时时压制这类冲动,就很容易被人利用,掉进精心设计的套路当中。

对市场中的类似炒作行为,职能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及时亮出监管之剑,化解各类炒作给市场带来的风险。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监管和引导,对其中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从严打击,同时加强消费及投资警示,以防范不明真相者为“炒”所伤。品牌商也应当出台相关措施,防止被市场炒作者利用,从经营者角度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