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

《今日中国》向世界

介绍中国67年

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

我们记录了太多的历史变迁

讲述了数不清的中国故事

字里行间有说不完的家国情怀

今天

我们回眸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

为您讲述

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这些年

▲1952年1月,《中国建设》创刊号封面。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

1950年10月,周恩来找到宋庆龄,建议她创办一本刊物,向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

“孙夫人,我近来经常在想,中国革命胜利了,现在轰轰烈烈进行建设。但是国外对中国知道不多,我们是否可以办个英文杂志,把中国建设的实情介绍给外国朋友,增进双方友谊?”

宋庆龄说:“我们两人想到一处了,我也有这个打算。为了让国外知道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办个英文刊物很有必要。”

对周总理这一建议,宋庆龄欣然接受。早在1938年,她在香港成立的保卫中国同盟担任主席时,就创办了英文刊物《新闻通讯》。

1952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使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上最高年产值增长20%;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达到并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

在新中国建设迈入全新里程的关键时刻,1952年1月,这本向世界介绍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英文刊物《China Reconstructs》问世,刊物名称由宋庆龄亲自确定,意为“中国重建”,中文简化为“中国建设”。

自此,《中国建设》担负起了真实报道中国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使命。为了打破当时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封锁,杂志以中国福利会的民间身份出版,避开政治化宣传,以中国建设的大量事实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

受宋庆龄邀请长期担任《中国建设》总编辑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建设情况印象深刻,他说:“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

▲爱泼斯坦采访邓颖超。

宋庆龄在《中国建设》第一期出版后,给时任总编辑金仲华写信表达了对杂志的期望:“但愿我们所做的以及今后的努力,将使我们的杂志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增进和平的强有力的杂志。”

《中国建设》创刊后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对宋庆龄说,《中国建设》“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应该这样做”。周恩来曾为杂志题词:“把中国人民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愿望传播得更广更远,并且加强同他们之间的团结。”

▲1961年,毛泽东主席到宋庆龄上海寓所亲切看望她。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社长金仲华陪同下参观《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图片展。

▲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邓颖超翻阅《中国建设》10周年图片集。

▲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邓颖超与编辑部同仁合影,祝贺创刊10周年。

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宋庆龄在《中国建设》上发表的《致读者》中写道:“我们的30年是一次广泛的新生,它的开始是取得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

▲ 《中国建设》创刊10周年,宋庆龄向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宋庆龄和《中国建设》。

《中国建设》从诞生之日起,宋庆龄就对刊物的发展呕心沥血,她用言传身教影响和培育了几代外宣人。宋庆龄逝世后,遵照她的遗愿,1990年1月,《中国建设》易名为《今日中国》,使之更富有时代特色。

伴随共和国走过67年的光辉历程,如今的《今日中国》用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德文、土耳其文、葡萄牙文和中文(在香港出版繁体版)8个语种出版11个印刷版和8个网络版,开设6个语种海外社交媒体账户,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对外传播媒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