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40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眼科门诊已经排起了长队。很难想象,诊室内正在坐诊的这位腰杆笔直的教授,已经99岁高龄。

暴风截图201982391863750.jpg

他叫张效房,我国著名眼科专家,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1920年,张效房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父亲经常教导他,要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心力。张效房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们读书时,虽然环境非常艰苦,但是我们读书非常认真。就是一心想着怎么样来救中国,怎么样让中国强盛,这是最初的心愿。”

暴风截图201982392133203.jpg

1939年,张效房参加全国统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录取,进入刚刚起步的眼科学专业学习。毕业后,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张效房救死扶伤,为无数眼伤眼疾患者解除了痛苦。

上世纪50年代,张效房开始进行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研究,并先后拿出36项发明。他所设计的重叠波定位法、方格定位法等均属世界首创。由他主刀的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成功率高达99.4%,手术后视力增加和不变率达90%,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理论很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患者避免了失明。

暴风截图201982392448234.jpg

曾有国外医院开出十几倍的待遇,“挖”他去工作,但他婉言谢绝,“钱不能打动我,我必须为我的国家服务!”70多年来,他让无数患者重见光明,培养了大量眼科临床人才,他还把毕生积攒的120万元钱捐了出来,建立眼科医学学术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那些年轻的优秀后辈。

暴风截图201982392023671.jpg

他经常说:“活着就要为国家作贡献。”如今,近百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其实,对他来说,每次坐诊都是一次考验。因为患者多,他顾不上喝水、没时间上厕所,长时间保持着一种姿势,精力高度集中。

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这位看起来似乎像是“铁打的”老专家,其实是一位做过十多次手术的癌症患者。年轻医生们担心他的身体,经常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患者大老远来了,如果没挂上号,白跑一趟,就太对不起患者了,我们辛苦一下没关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效房就已经离休。然而,他放不下自己的专业,更放不下牵挂的患者。30多年来,他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从他家到医院,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医院考虑张老的年龄和身体原因,曾安排专车接送,但张老拒绝了。

暴风截图201982392867828.jpg

早些年,他都是步行上下班,近年来经过几次大手术,身体不行了,他就让家人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每天骑车上下班。每次坐诊前,张效房都要扎上领带。他说,这是医生对患者的尊重。

暴风截图201982392792453.jpg

张效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在这个眼科门诊,还有多位满头白发却仍然坚持坐诊的医生,他们全都是张老的学生。“从张教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眼科专业知识,更是学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一颗初心。我们要向张教授学习,活一天为人民服务一天。”

闪电新闻记者 韩燕燕 王磊 张超 郑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