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基层河长谈效果:以前“人人丢”现在“人人管”

检测人员在治理过后的河水中取水样。 陈茂霖 摄

“如今河道中垃圾少了、苍蝇也少了,河道干净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9日,重庆梁平区明达镇新益村党支部书记许有军,在想起昨天由市河长办、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团市委共同举办的“河长面对面”活动时说:“以前是‘人人丢’,现在变成了‘人人管’。”

自从当上河长后,年过5旬的许有军就将巡河当做自己生活一部分,几乎每天茶余饭后都去巡一巡、看一看。“多了个身份,就多了份责任,看着河流环境一天天变好,我会觉得非常开心。”许有军说。

2017年4月,重庆下发《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开始全面推进河长制。两年多时间过去,重庆全市建立起了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并将长江、嘉陵江、乌江等23条河流设为市级河流,全市分级分段设河长1.7万余名,实现5300余条河流“一河一长”全覆盖。

经过治理的废水清澈见底,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图为污水处理厂观测池。 受访者供图 摄

这些“基层河长”与“民间河长”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企业家、有村支书,有派出所长、有检察官,有50多岁的老党员,还有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和年轻妈妈,他们各自肩负着责任,为一个共同目标——“管理保护好河流,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断地努力,也不断地取得新成绩。

“目前长寿湖有机鱼产量接近3000吨,占重庆市场有机鱼产量的60%。”长寿区企业河长陈路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负责长寿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企业的运营,由于以前长寿湖有网箱养鱼、肥水养鱼,养殖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每年倾倒大量的鸡粪和化肥,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旅游也很难做。

后来长寿区下决心取消网箱养鱼和肥水养鱼。就在去年,他们公司耗资近5000万元将最后2个近万亩的鱼种养殖区也全部收归国有,将整个长寿湖的渔业养殖权牢牢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确保全面实行生态养殖,这不仅让长寿湖旅游重现生机,还打响了“长寿湖生态鱼”的名头。

“我们按照科学配置的方式,按7:3的比例投放鲢鱼和鳙鱼,实行人放天养,不投食料、不投肥料、不投药物,虽然产量低了,但价值大大提升。”陈路说:“现在长寿湖出产的鲢鱼、鳙鱼、草鱼、鲌鱼、鲂鱼等都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重庆主城的大型超市有专卖,供不应求。”

“生态安全要得到保障,最难也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二字。”重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图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是一家主要生产二硫化碳和二甲基亚砜等基础化工原料的企业,为了保证排放达标,他们企业累计投入4700万元,相继配套建成(完善)克劳斯尾气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站、固危废仓库等环保设施,除了硬件投入之外,每年环保运行费用超过900万元。

“只不过这些投入在保护了环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张宏图说:“我们在环保上的投入有效保证了企业的产能和产品质量都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这帮助我们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让我们近几年的订单情况一直比较好。”

“河库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从重庆河长制两年多的实践情况看,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河流治理的全民化和长效化,有利于河库治理与河长工作制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广里走。”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任丽娟告诉记者,重庆打破部门界限、凝聚治水合力,创新建立了河长制共督共管体系和社会合治机制,河库警长、生态检察官、河小青志愿者、巾帼护河员等角色粉墨登场,在河库管理方面发挥了“前哨战”和“千里眼”的作用,这些“民间河长”中也涌现出了“2018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河波、“渔民河长”刘鸿等先进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管河护河,推动了全市河库管理保护。

“正是有了这些基层河长的全力参与和带动,我们的‘河长制’已经开始慢慢往‘河长治’的方向发展。”任丽娟说:“河库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有了这些基层河长的支持与坚持,我相信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