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4日讯(记者 刘维佳)河北省沧州市,又名狮子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沧州铁狮子,位于旧城遗址内,铸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是世界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铸铁精品。8月2日,伴着微微细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中央网站采访团来到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览雨中大运河美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中央网站采访团来到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一览雨中大运河美景。中国网记者刘维佳/摄
大运河成沧州市民“网红打卡地”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生态修复展示区开园以来,有许多老人在园区里遛弯,许多新人在草坪上拍婚纱照,孩子在草坪上嬉戏,这里成了市民们的‘网红打卡地’。”沧州市大运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韩松洁告诉记者。
据悉,为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精神,沧州市划定了2条规划控制线:一条是沿运河两侧河堤外划定保护绿线,为限制建设区;另一条是由运河河道中心向两侧外扩约500至1000米划定风貌建筑控制线,打造运河两岸天际线。 此外,沧州为打造城市区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展示区,研究制定了《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方案》。记者了解到,沧州开展了垃圾清除、河道清淤、拆迁拆违、生态修复四项工程,将大运河鲸川路至海河路段约1200亩土地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
雨中大运河美景。中国网记者 刘维佳/摄
此外,沧州为打造城市区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展示区,研究制定了《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方案》。记者了解到,沧州开展了垃圾清除、河道清淤、拆迁拆违、生态修复四项工程,将大运河鲸川路至海河路段约1200亩土地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
保护为主 把运河还给人民 为了留住运河记忆,打造运河小镇,沧州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谋划沿线推进建设吴桥杂技名镇、东光生态名镇、沧县旧州古镇等。2018年,沧州审定通过了《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概念性规划》,力争把大运河城市区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河北省城市生态走廊展示区,沧州市重要标志,以全面开创沧州运河时代,把运河还给人民。
雨中大运河美景。中国网记者 刘维佳/摄
资料显示,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沿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域共有物质文化遗产164处,其中包括:南运河河道、马厂炮台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处,沧州文庙、正泰茶庄等河北省文保单位7处。全域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6项,是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富集的区域。其中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包括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泊头铸造、沧州木板大鼓、沧县船工号子等。
据悉,弘扬传承好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沧州坚持以保护为主,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铁狮子文化园。文化园一期核心景观区252亩,主要建筑为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民俗馆等,建筑面积6920平米。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征地拆迁和前期工作,预计9月份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