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天津6月27日讯(记者 白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将政策、产业、企业、人才和资本等要素整合,构建起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任务。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日前,中国网记者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线下走访活动”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到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是如何为创新创业者搭建融通桥梁,为跨区域双创融合进行破题。

众所周知,北京中关村具有成熟的创新创业模式和海量的人才资源,天津滨海新区则是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二者建立合作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在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雷看来,中关村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不仅为这家致力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的年轻企业带来了优惠政策的红利,还为企业员工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张雷对中国网记者说,卡雷尔公司最早成立于北京中关村,但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加快,北京和天津共同出台了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总部最终下决心将公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全部迁到滨海新区来。

张雷表示,公司这么做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京津冀地区的交通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从天津到北京十分便利;二是天津自身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制造业发达,而且在多个方面承担着全国改革试点的任务,企业能够获得明显的政策红利;第三;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提供了优厚的减免政策,企业扶持资金和办公场所免租金,以及各类人才补贴和奖励措施。

“现在天津市对各类高职称人才都出台了奖励措施,这是吸引我们公司的高科技研发人才来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天津高校集聚,我们也不会担心找不到合适研发人才。”

张雷说,“公司来到天津后,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业务网络,产品应用于医院、图书馆、银行和政务大厅等不同场景。”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在加快和天津人才资源也更加集聚,因此,我们十分看好企业在天津的未来前景。”他说。

据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投促局局长王晓伟介绍,北京市、天津市两市政府于2016年9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当年11月成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截止到今年5月底,科技园已经吸引1150家企业落户,注册资金达到116亿元。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超过了240家,产业协同创新初见成效。

2018年12月,由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和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共同筹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成立。这为天津滨海进一步链接北京乃至全球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搭建起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

王晓伟认为,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越来越多北京企业到天津创业,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天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我们的科技园不仅仅是吸引企业留下来,还要让企业员工和人才真正留得住。”王晓伟说。

他举例说,园区对企业新引进的大学生和归国留学人员提供落户连续三年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大学毕业生每人每年1.2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2.4万元,博士研究生为每人每年3.6万元。

王晓伟表示,为了让这些年轻人才在工作之余更好地放松生活,园区还建设了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设施。同时,园区还为青年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多个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正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心为创新创业者免除了后顾之忧,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年轻人才来这里开启创业之路。

相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团队在京津两地之间的融合、互动、交流日益紧密,不但成为激活两地加快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而且在深化协同方面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月26日,科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向媒体记者们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中国网记者 白石摄)

6月26日,卡雷尔公司的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向访客展示服务功能。(中国网记者 白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