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湛普镇,满山都是花椒林
川菜以麻辣鲜香的独特口味,征服了海内外亿万食客的味蕾。而赋予川菜灵魂的,则是那小小的花椒。每年仲夏时分,这种神奇的香料迎来了成熟的季节。
6月中旬,笔者来到地处长江南岸的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只见沿江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种满了花椒树,枝头上一粒粒果实饱满的九叶青花椒正在等待人们前来收获。正是这一颗颗散发着清香的“绿色珍珠”,让当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也正是这一串串籽粒相依的“绿色珊瑚”,令当地干部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张老汉的“重生记”
张吉胜父子在新家中剪摘花椒
沿着雨后湿漉漉的山路,笔者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走进了湛普镇白水社区贫困村民张老汉位于半山腰间的家。看到我们的到来,正在和儿子一起剪摘花椒的张老汉赶忙放下手中的农活,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堂屋。从他满脸的笑容中,看不出这位贫困家庭的“顶梁柱”在生活中有什么愁苦。然而,当张老汉操着浓重的乡音讲起他家的变迁时,让人不禁为他的遭遇而动容。
张老汉名叫张吉胜,今年53岁。在他曾经的四口之家中,除了他以外,还有因患上精神疾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妻子,90岁仍要操持家务的老母亲和在小学读书的儿子。全家人靠张吉胜每年种玉米挣来的两三千元钱苦苦度日。“那时家里只能吃到米饭和玉米,肉根本不敢想。”张吉胜说,“为了让家人能吃饱,我经常少吃一顿。”即便如此,生性好强的他没有向政府和亲戚张口求援。2015年,母亲去世,儿子被查出也患有精神病,一连串沉重的打击让张吉胜濒临崩溃的边缘。“日子没有了任何盼头。我甚至想过全家一起吃老鼠药,死了算了。”张吉胜回忆道。
就在张吉胜绝望的时候,负责白水社区扶贫工作的张玉琼来到了他的面前。48岁的张玉琼是湛普镇政府的一名干部,在2014年全国打响的脱贫攻坚战中,担任了白水社区的驻村组长。她带领4名队员,用一年时间走遍了辖区内的900多户家庭,逐一摸底各家的生活状况,为贫困户建立档案。正是在遍访中,她发现了张吉胜的困境。“当我来到张吉胜家时,一下子惊呆了。”张玉琼说,“屋里不仅家徒四壁,房子也属于危房,下雨天漏得很厉害,而且家中还有两个精神病人。可以说,他家是全社区最困难的家庭。”张玉琼马上将这个情况汇报给白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冉海龙。他们决定尽早帮助张吉胜度过难关。
向海林(右二)、冉海龙(右一)、张玉琼(左一)等乡镇干部向张吉胜了解他的生活状况
很快,冉海龙为张吉胜家申请了低保,这让他家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80元的补助。虽然这笔钱不算多,但帮张吉胜减轻了部分生活负担。
2016年初,冉海龙在社区内协调出一块土地,并组织人力和财力用一个月的时间为张吉胜家盖了新房。张玉琼和其他驻村队员分头买来家具和生活用品,将张吉胜一家接到了新居。“搬家那天,张吉胜很激动。他不善言辞,只是一个劲地说‘共产党好!’”张玉琼在回忆时眼圈有些泛红。
接下来,冉海龙帮助张吉胜种起了1.5亩经济效益高的花椒,为他那身患疾病的妻儿申请到每人每月200元的重残补贴,又给张吉胜安排了一份每月1700元的清扫乡村道路的工作。随着低保金额上涨到每人每月350元,张吉胜一家去年收入超过3.8万元,比过去提高了十余倍。
看着冉海龙一笔一笔地算着家中的经济账,张吉胜的脸上逐渐笑开了花。当笔者问到如今的生活如何时,张吉胜从冰箱中取出满满一盒冻猪肉,笑着说道:“现在顿顿吃得上肉了,但为了身体健康,我要少吃一点。”
今年1月,在张玉琼等人的帮助下,张吉胜获得了3万元的贷款,用来经营自己的花椒地。“从2015年开始,丰都县政府联合几家银行给全县的贫困户进行贴息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发展产业。4年来,湛普镇共发放贷款606万元。”湛普镇镇长向海林介绍道,“获贷贫困群众只需返还本金,利息完全由政府和银行承担。不仅如此,扶贫干部还要人对人、手把手地教贫困群众如何贷款,并指导他们合理使用这笔钱。”
张吉胜将这3万元用来购买肥料、农药、雇佣劳力,让自家的花椒种植逐渐走上了轨道。他表示,今年一定要把贷款还清,不能让政府负担太多利息。
“现在,张吉胜一家基本实现了脱贫。这一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二靠张吉胜个人的努力。”向海林说。谈到这一点,张吉胜有些激动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会过上现在的日子。共产党好!党员干部同我非亲非故,待我却像亲人一样!今后无论遇上什么困难,我都要好好生活下去。否则,我对不起他们。”
乡村要富更要美
花椒种植是湛普镇的扶贫产业(程波摄)
“2014年,湛普镇将花椒种植定为扶贫产业,2015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如今,全镇共有花椒11128亩,去年创造产值7000多万元。这项产业帮助全镇261家贫困户中的155家实现脱贫。实践证明,种植花椒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既保护了三峡库区的环境,又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39岁的向海林思路清晰、快人快语,虽然担任湛普镇镇长才3个月,但对当地的扶贫发展了然于胸。
现在,湛普镇还有36户贫困家庭,共71人尚未脱贫。向海林分析称,他们主要是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对于这部分群众,他表示可以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帮助他们最终脱贫。“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实现湛普镇全部脱贫的任务。”向海林说道。
同时,向海林还透露,有些群众担心随着全部脱贫目标的实现,惠农政策也会取消。对此,他表示,中央提出“脱贫不脱政策”,就是要保障惠农政策长期有效。而且,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振兴战略还将继续实施,它将让农村发展更上一层楼。“有些群众听不懂政策,我们就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向海林说。
湛普镇村民在家中用废旧容器栽花种草,美化环境
在向海林的心中,除了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上任伊始,他就提出湛普镇要打造“四美乡村”,即“房屋内外清洁美,物品摆放整洁美,栽花种草庭院美,养成习惯行为美”。今年5月,湛普镇政府给每户农民家庭免费提供10株月季花苗,鼓励他们栽种到以往随处乱放的废旧容器里,用来装点庭院。向海林称之为“变废为宝,栽花种草”。“我们之所以鼓励群众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们美化环境、习惯整洁的良好风气。”向海林说,“农民不仅要在经济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爱美的人对生活会有更高的追求,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会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意愿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如今,在湛普镇的乡村,家家户户都在旧脸盆、废轮胎中种上了月季。个把月后,它们就会绽放出艳丽的花朵。那时,长江边将会诞生一座“花”“椒”并艳的山乡小镇。
虽然在交谈中,向海林、张玉琼、冉海龙等基层乡镇干部一再表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笔者相信不需要太久,这些事就会给丰都县的湛普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