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首 页|要 闻|国 际|军 事|国 内|社 会|独 家|世 相|帧 像|他说中国|专 题

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 9 )

发布时间:2019-06-23 08:11:2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陶亮  |  责任编辑:黄磊
分享到:

(美丽中国)(1)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日景色(6月20日摄)。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我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有逾十万只鸟类在此过冬。

上世纪50年代开始,草海水域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森林面积锐减。到上世纪70年代,仅存5平方公里水域及部分沼泽,草海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并于1982年成功蓄水,恢复水面25平方公里,1992年草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保护、水禽繁殖结合之地。

截至2019年5月,草海周边已建成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环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9个,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草海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越冬期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数量也呈现增加趋势,草海周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2)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隅,绿地部分是退地还湖成果(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3)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6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4)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6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5)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6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林涵湖工程一隅。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6)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6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地部分是退耕还湖成果。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7)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6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8)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隅(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美丽中国)(9)贵州威宁:草海退地还湖记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白骨顶鸡在水面游弋(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