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是文明充满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洞悉亚洲文明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握亚洲人民对建设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的期待,明确提出了夯实亚洲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4点主张,彰显了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

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了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只有既用好经济科技力量,也用好文化文明力量,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才能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4点主张,正是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的中国方案。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才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只有既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才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才能促进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只有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才能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是倡议者,更是行动者。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中国愿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推进这些积极务实的行动,对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4点主张,推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就一定能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推动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