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内容全面,立意宏大,他提出的四点主张对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推动亚洲文明融合、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方面正发挥着更重要作用”

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中心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格特·舒勒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后很兴奋,开幕式结束后边走边跟身边的同事讨论着其中的亮点。“习近平主席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方案,这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尤其重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交往非常必要。”

舒勒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不仅对亚洲国家很重要,对亚洲以外的欧洲和其他国家也很重要。“我们很荣幸从欧洲前来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舒勒说,不同文明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不能把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种族看作敌人,而应该通过对话与沟通,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平与繁荣。

记者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现场注意到,澳大利亚悉尼玛雅基金会主席甘德瑞一边听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足足好几页的笔记。“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甘德瑞说,习近平主席的此番表述极具启迪意义。“在当今世界,自我封闭不利于发展,人类历史证明,人类文明发展得益于开放,而非固步自封。我们看到中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表示,搭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这一平台对所有亚洲国家都是有益的。

黎巴嫩—中国友好联合会主席马斯欧德·达希尔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他非常赞同这一点,“我们应该欣赏不同文明的美好之处,加强对话、增进合作”。达希尔强调,“中国在古代就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国家,如今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中国在推动亚洲文明融合、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方面正发挥着更重要作用。”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理事长金相淳对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的这些表述印象格外深刻。他说,以文明交流共同维护和平时光是人类共识。开放包容、共同发展,一起解决亚洲面临的诸如贫困等问题,文明交流是最根本的基础。亚洲文明应坚持相互尊重,实现平等发展。

“未来哪个文明发展得更快更好,就看哪个文明更开放更包容”

“文明冲突论是错误的、愚蠢的。当大洋彼岸响起文明冲突的声音之时,大洋这一边在强调文明包容。包容是一个大趋势,也是正确的趋势。”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说,亚洲文明的特质就是对话。“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我总结出八个字:多样、交流、互鉴、发展。未来哪个文明发展得更快更好,就看哪个文明更开放更包容。”

阿尔巴尼亚国际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吉尔吉·西纳尼认为,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不仅立足亚洲,更面向世界,对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点,令西纳尼印象深刻。“我长期研究欧洲哲学史,历史证明,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往往都是在开放交流中形成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在推动地区和世界文明交流进程中坚持不论国家大小一律平等,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在我看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一次文化盛会,为亚洲乃至全球文化交流构建了一个新的合作框架,在经济、政治、外交领域以外为通民心、知民意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平台。”尼泊尔学院院长耿伽·乌普莱蒂告诉记者,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以平等的姿态交流和实现共赢。我们需要通过交流来传承和创新亚洲文化,而坚持对话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刘仲华、李志伟、曲颂、李应齐、陈尚文、张慧中、宦翔、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