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西北、中缅边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由于地理原因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州内各少数民族处于几乎与世隔绝和深度贫困状态。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怒江州少数民族面貌发生翻天覆的变化,谱写出一曲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共处的精彩乐章。

党中央高度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

早在1989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我们有必要深刻地思考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几个问题,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成为党的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更为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问题,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强调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考察新疆时又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习近平同志还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正是基于这种对少数民族的关爱和民本情怀,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和2019年4月两次给怒江州独龙族群众回信,并于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特地抽出时间在昆明接见了独龙族群众代表。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党中央在政策、资金、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怒江州早在2016年便实行了14年免费教育(从学前班到高中阶段)。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为怒江等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18年底,怒江独龙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巨变。

不同民族和宗教无比和谐包容

怒江州共有22个不同民族,信仰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等,是典型的多民族共居和各宗教并存的地方。但怒江州又是不同民族和宗教无比和谐包容的地方,一个家庭由多个民族组成,家庭成员有多个不同信仰,在这里比比皆是。怒江州副州长丁秀花就是其中的典型。丁副州长一家来自怒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6个民族,家庭成员中不仅有信奉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员,还有信奉藏传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上一辈老人,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同时,怒江州又是一个以民族自治为主的地方,不管是州委书记和州长,还是基层乡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来自少数民族。置身怒江州,你会感到,这里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和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相比都不遑多让,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自由政策得到充分体现。

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开发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富集地,怒江州各少数民族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保护和传承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普查、挖掘和整理工作,对濒临消亡的民族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一批民间艺人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政府经济补助。此外,怒江州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与传承利用多彩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让民间艺术变成财富,当地群众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收益。各少数民族开始穿起搁置已久的民族服装,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乐器、歌舞和节庆活动成为助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不但得到保护、传承,而且为怒江州的人文旅游锦上添花,成为怒江峡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少数民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怒江州各少数民族从生存维艰、与世隔绝到快速融入现代社会。各民族群众以升国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形式,表达爱国爱党的朴素情感,感人至深。独龙江族很多农户家家都飘扬着国旗,家里张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怒江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的图片。独龙江族群众还创作了歌曲,“公路通到独龙江,汽车进来喜洋洋。党的政策就是好,独龙人民齐欢腾”,用以表达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和对党的感谢。“饮水思源,感谢党恩!”“独龙族人民永远跟党走!”这是独龙江乡最醒目的两幅标语,更是独龙族人民对党关心少数民族疾苦和发展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情表达。(作者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