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 大赛动态>
发布时间: 2019-05-0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金慧慧
2019年4月28日,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举玺在“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研讨会上发言。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 摄
中国网5月5日讯(记者 金慧慧)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赛是面向国内外社会公众公开征集各领域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年度官方品牌活动,致力于汇集各方力量,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对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大赛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
启动会后,主办方举行了一场汇聚数十位学界和业界权威专家学者的深度研讨。现场,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举玺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专访。
中国网:在您看来,中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故事才能称得上是中国故事?
张举玺:中国故事主要有几个标准。一要包含我们的传统文化,故事离不开文化积淀。二要有普通性,反映大众生活、普通人的经历,代表现实和时代,既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这样的故事才能打动人。第三,讲给外国人听的故事要考虑跨文化传播问题,文化、民族习惯、宗教都要考虑,对方能够接受才行。
中国网:那么,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张举玺: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到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最核心的是真实。新闻工作者或者讲故事的人要掌握一些规律。比如叙事的时候,短句子、短段落要生动,短句子、短段落都用动词,这是让主人公、让事件活起来的根本。
作为新闻工作者来说,讲好故事要选取典型人物,通过新闻写作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要熟悉人物的生活、工作环境,有感触才能写出感情。
中国网: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专家,您认为当下哪些话题是媒体应该关注的,哪些是好故事的素材?
张举玺:我是记者出身,有二十几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我们提倡“走转改”“三贴近”,这是发现好素材的根本,好新闻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双腿沾满泥土才能找到有生命力的新闻。一名记者最核心的就是要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好新闻,不接触现实,坐在电脑前整合新闻是不行的。
中国网:据了解,您曾担任驻东欧记者二十几年,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张举玺:对外传播要了解对方的忌讳和文化。比如,斯拉夫人以单数为美,中国人认为好事成双;斯拉夫人特别忌讳黄色,喜欢白色,他们的房顶都是白的。而中国人忌讳白色,办丧事的时候以白色为主,喜欢黄色,黄色代表黄金财富。
做好对外传播要建立故事库,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习惯,宣扬我们自己强大只会吓到对方,对他们来说,我们生活的细节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