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日理万机,事情那么多,工作那么繁重,能够牵挂一个民族,一个地方,这让我们深深感动。总书记的回信,会变成我们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苦干、实干、亲自干,坚决打赢怒江脱贫攻坚战!”4月16日下午,云南省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在与中国外文局调研采访团一行交流时说。

      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在与中国外文副局长高岸明带领的调研采访团一行交流。(中国网记者房小棋摄)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他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是激励,更是动力。”

“脱贫只是第一步,美好的日子在后头。总书记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怒江州各族同胞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怒江州长李文辉说,总书记的回信对独龙族寄予了美好期望,同时又为独龙族同胞送上了美好的祝福,“是激励,更是动力”。

独龙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独龙江乡。当地山峻谷深,自然条件恶劣,一直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春天里的独龙江(《今日中国》记者马力摄)

2018年底,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这一喜讯。

总书记的回信让独龙江乡的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没想到总书记在百忙之中还牵挂着我们独龙族同胞,看到他的回信,我们真的是热泪盈眶。”39岁的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告诉记者,这已经是独龙族同胞第二次跟总书记通信了。

2014年元旦前夕,独龙江乡干部群众给总书记写了第一封信,报告了独龙族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即将贯通的消息。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批示,勉励独龙族同胞加快脱贫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梦想。

“我爷爷早年任独龙江乡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独龙族脱贫,如今他老人家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孔玉才说。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与贫穷抗争的意志。”

      正在草果基地劳作的高德荣,他每年为独龙族群众免费培训草果种植技术,草果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今日中国》记者马力摄)

65岁的高德荣是土生土长的独龙族干部,曾担任贡山县县长。他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几十年如一日,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县长”。

在独龙江乡的干部群众心里,独龙族能整族脱贫,和老县长多年来的辛苦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他常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与贫穷抗争的意志。”孔玉才说,让独龙族同胞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是老县长毕生的追求。

总书记回信后,老县长更有干劲儿了。4月18日下午,在独龙江乡草果种植培训基地,当记者看到高德荣时,他已经在这里连续劳作了6个小时。

“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我们多年来脱贫工作的肯定,同时又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虽然我们整族脱贫了,但这还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娃娃的教育,保护好我们的生态,通过发展草果等种植产业,让群众的收入再多些。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独龙族的今天。”如今高德荣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还要“继续发挥余热、做贡献”。

清晨,干净整洁的独龙江乡街道。(《今日中国》记者马力摄)

“对着北京说一句:总书记,我们等您来喝包谷酒!”

      2014年贯通的独龙江隧道解决了独龙族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今日中国》记者马力摄)

“现在怒江正在进行美丽公路建设,我们乡在继续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虽然很多游客暂时进不来,但我们现在每月的收入能到四五千元,生活有保障。”在独龙江乡的马库村,28岁的农家乐老板唐小聪说,他和家人是怒江发展变化的受益者。

唐小聪和家人一直生活在大山里,在去贡山县城读初中之前,他没有吃过白米饭,从家到县城上学要走上三四天,冬季大雪封山,寒假只能待在学校里。“后来我们这里通了公路和隧道,出行再不会受干扰。现在WIFI、网购、家用电器一个都不少。”唐小聪亲历了独龙江的发展变化。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的父母从山上茅草房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家人对党和政府的安居温饱工程充满感恩。

      新一代独龙族人唐小聪和爱人经营的农家乐给家人带来幸福生活。(《今日中国》记者马力摄)

总书记的回信,让唐小聪和家人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他说,如今独龙族百姓的日子,就像新酿的包谷酒,味道香醇。当着记者的面,唐小聪端起一碗今年新酿的包谷酒说:“我要对着北京说一句:总书记,感谢您的牵挂和关心,我们脱贫了,我们等您来喝包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