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基本州情辖4个县(市)、29个乡(镇)、255个村委会、17个社区,总人口54.7万人,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民族直过区[1]、少数民族聚居区,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高山峡谷,交通滞后。全州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境内山高谷深、崎岖不平,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738米,山多、山大、山陡。全州无高速路、无机场、无铁路、无航运、无管道运输,道路等级低。

边境稳定,民族和谐。全州国境线长450公里,境内居住着傈僳、怒、普米、独龙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特有的民族,傈僳族和普米族主要居住在怒江。长期以来,怒江州多民族互相包容、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共存,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纷争。

资源富集,产业弱小。境内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资源总量达95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000多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铅、锌、铜、大理石等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有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列入国家保护的动植物有1500多种,是全球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有极其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重点景区之一,是绚丽多姿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汇聚之地。但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未建立起支撑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生态良好,脆弱敏感。怒江州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境内森林覆盖率75.31%。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水系水质一直保持在III类以上,全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排在云南省第一位。61%的面积纳入各种保护地范围,保护任务重。全州几乎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可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

贫穷落后,潜力巨大。全州4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255个行政村中有249个贫困村。2017年已脱贫3.7万人,24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已脱贫3.02万人,19个贫困村出列,目前,全州还有206个贫困村,14.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2.52%。怒江州属于典型的民族直过区,全州29个乡(镇)中,26个属直过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5年,仍有40%的群众不会讲国家通用语言。但怒江资源独特,生态良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怒江发展问题作出批示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怒江,全州各族群众摆脱贫困的愿望日趋强烈,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1] “直过民族”:是指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