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前天,巴黎圣母院的塔楼在熊熊大火中徐徐的倒下。
之后数小时,也就是2019年4月15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我们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这是一个郑重的宣言:文化如同我们的生命,它脆弱,但在传承中会获得重生和新的演绎。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精神的象征,代表了法国人民对文化传承的信念。
重生的信念是美好的,因为传承了,被新生代赋予了新的意义,会像春天一样变得满眼生机。
来源:王笑佳工作室
记得,我在前几期写到留法当代艺术专家王笑佳。她将圣母院精神带入她的创作。多年前,笑佳到访巴黎圣母院,被建筑上的彩色玻璃所诠释的信仰之力量所打动。她认为这可以是文化融合的反射,与中国女孩子的所佩戴的步摇有异曲同工之美。飘逸而多姿。作为当代艺术家,她选择了轻金属创作了一件精美珠宝作品。请见上图。
巴黎圣母院玻璃作品
重生的过程是美好的。它是对文化的不断揣摩和理解,虽然艰辛但是经历却幸福无比。您想想它多像一个漂亮的混血儿,展示了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源自巴黎圣母院灵感,大胆启用当代材质,还要与中国文化结合。想想都是挺美的事儿。笑佳反复设计,从草稿到定型到嵌入玻璃,经历了很多“推倒重来”。然而,当她戴着作品(插在头上)参加展会时,融合文化的展示顿时引来同行的赞许。
来自:王笑佳工作室
巴黎圣母院的塔楼虽然不幸倒塌,但是其文化精髓如春天的种子一样,深深种到了各国文化爱好者的心中。在当地文化的春雨浇灌下,总是可以生根发芽的,这也不妨是一种幸运。经过笑佳的演绎,巴黎圣母院的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飘在我们的发丝之间。传承更需要民间的互动。在扁平化的地球村里,重生还需要像笑佳这样有热情的民间使者,传递更多民间的故事。
笑佳的北京工作室很法国,一进门就看到了法国国旗随性地插在柜子边。台子上不仅有着法国的民间老物件,也温柔地讲述着百姓家庭爱的传递。很多项链坠都是家庭的信物,有妻子的发丝,上战场的丈夫的头像,互表亲情的家信。他们没有圣母院的雄壮之美,却是世世代代可以看懂读懂的亲情理念。您即使身在北京,民间大使也会把法国家庭的文化通过老物件带到您身边。
一战期间法国士兵家庭留给下一代的物件
法国餐厅的传统瓷器及厨房用品
更多法国家庭传承用的装饰品(内含发丝)
历史的印记总会老去,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传承让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得到永生。跨越欧亚大陆,中国的文化也同样需要传承,而且是创新性传承。很多非遗文化以生活化的创意作品进入了老百姓厨房变成活泼可爱的图腾围裙,仙女也会钻到孩子们的书里作个萌萌书签。
近日的遭遇不妨也是一次深深思考的机会:“巴黎圣母院会重新屹立,国际文化的传播也会生生不息。只要我们搭把手,人人都做点文化传承的事情,美好的文化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住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