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池州日报微信开设“爱国情奋斗者”宣传专栏,宣传报道各行各业、各个时期的先进人物、群体,与全市人民共同分享他们的孜孜奋斗志、拳拳爱国情,坚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信念,不断开创“三优”池州建设新局面。

俯瞰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

绿意浸染,山色如黛,

一条峡谷里流水潺潺,似玉带绕山村。

3月29日,记者走进霄坑村,优美的生态画卷闯入记者的眼帘。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说:“良好的生态是我们村引以为傲的‘家底’。”霄坑村是全国文明村,王建伟作为这个村的带头人,他表示,要把“以青山清水为本”的牌子一直挂下去。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回来的第3天,就先后主持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大会及村民小组长会议,集中学习和宣传大会精神,与此同时,应市直和贵池区有关部门邀请,他还赴多家单位作了报告,宣传“两会”精神,分享参会感受。谈到参会感受,王建伟说:“今年会议开得实,报告也很接地气,特别在如何保护农村生态方面,代表给出了很多好建议。”王建伟表示,霄坑村党委将按照全国“两会”报告的精神,坚持保护优先、生态绿色发展优先的思路,在稳步提高村民收入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谈起自己的经历,王建伟说:“我是从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走出来的一名老兵,1989年退伍的时候,池州地区刚刚复建不久,百业待兴,考虑到老家需要我,我心一横,放弃了在广东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就回来了。”至今,王建伟都觉得当时回来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在他的努力下,霄坑村成了全国文明村。“这块牌子,全村人都感到骄傲。”王建伟自豪地说。

霄坑村山多,茶叶远近闻名。2008年,王建伟上任霄坑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两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力保护生态,大力发展茶叶经济,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2011年,“严禁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被写进了霄坑村《村规民约》。“印了400本,一户一册。”王建伟对此记忆犹新。

在大力宣传和村民的齐心努力下,霄坑村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12年以后,农户90%的收入来自茶园,人均年收入不断攀升,一直到现在的17000多元。霄坑村每年出产7万公斤茶叶,产值达到上千万元。王建伟认为,保护好绿水青山就等于为村民们建起了一座座金山银山,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所在。他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因如此,心齐的霄坑村村民在建造村口门楼时,刻了一副对联:“以青山清水为本,走水保生态之路”。这是霄坑人的选择,也是霄坑人的信条。这几年,霄坑村声名大噪,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去年再次获评全国文明村。王建伟本人也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劳模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霄坑村走的都是“小而精”的路子,不搞大拆大建。“霄坑生态环境得来不易,还十分脆弱,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如果发展旅游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宁可不搞,也要守护好霄坑村的‘高颜值’。”王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