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孙玉英和赵连塘。(组图:赵连塘提供)

21日,记者见到92岁的赵连塘时,他神采奕奕,说话依然中气十足。在光线充足的房间里,他讲述起参与解放战争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眼中有着掩不住的激动与自豪。

为了接降,只会游二十来米的他跳入大海

上世纪70年代,赵连塘(前排左一)担任原开元区区委书记,为获奖者颁奖。

1947年,赵连塘刚满20岁。他在山东入伍后,马上投入到胶东保卫战中,之后一路南下,参与潍县、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指导员告诉大家“马上就可以回家了”,但没过几天,指导员又说“同志们,福建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需要我们去解放。”

赵连塘说,他就这样跟随着军队进军福建。在晋江结束一场战役后,他们接到命令:敌人一个团的兵力将从港尾跑到厦门,赵连塘所在连队受命追击。当时赵连塘担任二排排长——二排是全连唯一一个主攻排,属于火力排,赵连塘在当时被称为“猛虎小排长”:战术指挥出色,打仗时领兵前行,匍匐前进、过独木桥、爬障碍都冲在第一,对跟兵大喝一句“跟我走”,便能大兴士气、带路突破。

连队在福建境内一路追击敌人,一直追到漳州南太武海边——敌军船只在近海搁浅,最终在我军猛烈攻势下举白旗投降。连长问赵连塘:“二排长,你会不会水?去接降!”赵连塘立刻应:“我去!”但其实当时他只会游二十来米。二话不说,他跳入海中,带着两三名战士游到敌人小船上。正准备找敌军首领接降时,副排长突然喊道:“排长,你怎么没穿衣服?”原来在游泳途中,衣服不知什么时候也游掉了。“那时一门心思打仗,哪顾得了这么多!”赵连塘回忆。

投身厦门建设,挖坑道建油库

这一仗打完后不久,厦门宣布解放,原籍山东莱阳的赵连塘随部队留在厦门练兵。到1955年,他休假回到山东老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孙玉英。1956年,两人在赵连塘就读的湖南长沙高级共校结婚。在孙玉英眼中,如今赵连塘的荣誉、待遇是他年轻时拼了命换来的——他于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负伤,被评为三等二级伤残。

随后夫妻俩回到赵连塘所在的厦门的部队,在厦门这一待,就是60多年。“厦门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赵连塘说。

上世纪60年代,赵连塘到工兵营当教导员,在厦门、邵武等地打坑道、建造油库和军事指挥所。那时条件艰苦,挖道建库没有太多的保护措施,孙玉英去探访时,看到赵连塘出了坑道,全身是灰尘和泥水,“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年轻时吸入太多灰尘,导致肺部留下病症,几年前赵连塘做肺部手术,切除了一片肺小叶。

婉拒提高退休金,说“留给有需要的人”

在上世纪70年代前,赵连塘依然在部队、在工兵营,夫妻俩一年见不到几次。“大儿子满一岁时,才见过爸爸几面。他很懂事,见到爸爸不哭也不闹,就坐在老头怀里呆着。”孙玉英说,直到1970年,一家人才真正团聚,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孙玉英记得,虽然工作辛苦,但丈夫依旧婉拒提高退休金,说“留给有需要的人”。

经历过三四十人打到仅剩四人的前线生死战役、经历过工兵营的艰苦岁月和二两糠油吃一个月的贫苦日子,现年92岁仍精神矍铄的赵连塘对如今的生活十分知足。“现在的日子好了,和平年代,生活上不缺什么,儿女不让我们操心,很感恩了。”赵连塘说,“这一切生活都来之不易。”

人物原声

不要忘了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日子。过去牺牲了很多同志,才有了今天的太平日子。以前打仗、吃野菜的贫困日子我们都经历过了,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很好,更要珍惜,不要忘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我自己作为老兵,能活到今天,还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已经很满足了。

人物名片

上世纪50年代赵连塘的军装照。

赵连塘,现年92岁,曾任原开元区人武部政委,区委常委、书记等职。入伍后参加过胶东保卫战,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福建等战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四等功2项。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光荣负伤,被评为三等二级伤残。2006年赵连塘家庭被授予厦门市第三届“十佳敬老模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