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间,罗洋(左一)参与了十多条地铁线的建设。

罗洋:节日台风不停工 力保新线如期通

罗洋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地铁建设一线管理人员代表。他先后参与广州地铁二/八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广佛线、APM线、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以及十二号线的建设,率先牵头建成广州首座地铁高架站光伏系统并成功投用,精心打造广州首座按照国家绿色建筑3星标准设计的地铁站,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建筑事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罗洋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开展地铁工地与周边社区的共建,在地铁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与工地附近村委开展工地开放日、节日慰问、党建共建等活动8次,带领各项目部累计开展街道义务清洁、摆放共享单车、帮忙孤寡老人等活动12次,将一颗爱心传递到地铁建设一线。

每天跑现场

自2005年加入广州地铁以来,罗洋的忙碌就几乎没有停过。从四号线到去年的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13年间,他参与了十多条地铁线的建设,除了一号线和二号线,其余的每条地铁线都有他的一份贡献。

作为建设管理部的高级项目经理,罗洋主要是以业主方的角色,去统筹协调不同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推进地铁新线建设。在2017-2018这两年间,罗洋要同时负责十四号线和二十一号线的建设项目,几乎每天他都要去到一线工地现场。“过去两年里,我手机里的‘每日步数记录’,基本上都在15000步以上。”罗洋说道。

十四号线的建设最让罗洋记忆犹新。这条刚通车不久的地铁线有30多公里的高架线,占了总长度的一半,而高架下面就是交通繁忙的广从路,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少路面占用、保证道路通车不受影响或尽可能地少受影响,是摆在罗洋及其身后一众地铁建设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了确保安全可控、减少交通影响,罗洋带着团队成员每天晚上11点就要赶到现场巡逻,确保调用的周边村道安全畅通,并安排人员值守在十字路口,引导来往货车能够在封路期间正常绕行。凌晨5点前做好吊装工作的各项准备,当6点左右天刚泛白的那一刻,马上开始封路作业,利用半小时到一小时完成全部吊装过程。

过去两年间,为了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完成,罗洋熬了不下50个这样的通宵,每次天亮完成作业后,他也只能回家休息半天,然后下午继续回到公司或工地,准备下一部分的建设工作。

鲜有周末休息

对于罗洋而言,加班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一年到头,鲜有周末休息,基本上每天都在上班、加班。每逢节假日的时候,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和工地的安全,他反而还会更忙。而如果遇到暴雨、台风来袭时,他却同样还要坚守在一线。

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受其影响,整个广州都遭受了狂风暴雨的袭击。登陆前的一晚,广东省防总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全市停工停课,但罗洋却与同事们来到了地铁施工现场。

“我们首先得挨个板房巡查,确保没有工人呆在板房里,然后要逐个车站去检查,看看出入口沙包有没有堆放好,防风设备是否到位,还有备用沙包、抽水泵的准备情况,都好了以后,再找个安全的地方进行值守。”罗洋说,当时十四号线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如果有积水漫进地铁站内,大量电器设备一旦泡水就得返修,那就无法确保地铁能够按时开通,所以他们在值守期间还得定时冒着风雨出去巡查最新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前期的充分准备,以及通宵达旦的连日坚守,“山竹”刮倒周边无数棵大树,却没有对十四号线造成损伤。

2018年12月28日,十四号线和二十一号线都如期开通,这是对罗洋的坚守最好的回报。

■汪喻雷的工作每天都要和大量数据、报表打交道。

汪喻雷:用测绘的精准要求去管理物资

汪喻雷是中铁建华南建设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总承包部(十五局管段)的一名物资部长兼团支部书记,先后参与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的建设,是引领新青年扎根基层、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地铁建设一线管理人员代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汪喻雷积极组织和参与爱心志愿者活动,参与全面展开地铁施工与周边社区的企地共建工作、普及地铁施工社区居民大讲堂,社区义务大扫除、敬老爱老活动等20余次,通过一项项活动,一次次爱心奉献,所带领的团队不断取得了各项荣誉,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

与数字密不可分

参加工作以来,汪喻雷的工作一直都与数字密不可分。2015年刚来到广州地铁时,他是负责测量测绘的一线技术人员,当时每天他只需要跟仪器打交道,一个人背着仪器来到工地,然后完成测量工作,再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但干了没多久,他就被调到了物资管理岗位。物资工作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仍要面对一大堆的数字、数据,而陌生的是他还需要不断和不同的人去沟通交流。

“刚接手物资工作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算得上是临危受命吧,刚好这个岗位急需有人顶上。”虽然汪喻雷当时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菜鸟”,但面对一个陌生的岗位,他却敢于担当,接下了重担,“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这个岗位因某些原因,落下了3到5个月的账没做,如果我不尽快补全,钱付不到供应商,整条地铁线的建设就面临停工的风险了。”汪喻雷只能拿着一叠叠收货单,一个个现场地跑,找各个收货人确认签收情况及物资去向,再拿着做出来的结算单去开具发票,然后点验、入账、付款。

“既然把活接了,就要把活做好,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几百张收货单,每张都有数十项材料,汪喻雷得对每样物资追根溯源,逐件重新归类。每天都花将近20个小时去整理铺满整个办公室的单据。半个月后,他奇迹般地将此前同事的缺漏全部补上,并且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

91年出生的汪喻雷如今已经是中铁建华南公司的物资部长,负责一整个地铁站点建设的物资筹划、采购计划、采购方式、物资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在一般人眼里,与数字打交道是个枯燥、繁重、复杂的工作,看似简单的数字一组合却有变化莫测的结果,搅得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

经过几年的锤炼,他深知物资管理对于地铁建设的重要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就是地铁建设中的‘粮草’,一条地铁线的建设就涉及到几千种物资材料,一旦缺了哪样,工地都会面临停工。”一直以来,汪喻雷都把测绘的精准要求用在物资管理上,每天工地、办公室两头跑,现场的物资清点、验收,大量的表格核对、调配,平均每天还要接听近百通电话,和不同的人沟通协调,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工作常态,“工作狂”也成为了他的个人标签,“我没什么娱乐爱好,如果哪天不用加班,我反而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汪喻雷笑说道。

然而,在工作上全心奉献,对于家人就难免会有所亏欠。2016年结婚后,汪喻雷和妻子就长时间分隔两地,有时因为工作忙,妻子从外地来到广州看他,他却还抽不出时间去见上一面。就连春节假期,汪喻雷也没有回家过年。“过年工地不停工,因为前期大部分工作都是我经手的,因此我也不好离开。”汪喻雷说,自己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但自己的坚守能让地铁建设进度不受影响,还能让其他同事回家和家人团聚。

“十八号线建成以后会是国内最快速的地铁线,建设投入是其它线的六倍以上,因此我们的工作量也是以往的六倍以上。”然而,汪喻雷对此却没有怨言,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工作姿态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