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通知卒中绿道值班医生!”护士长刘燕平边吩咐分诊台护士,边做好抽血、开通静脉等准备。

“CT检查,静脉溶栓。”得到医生的指令,刘燕平迅速给药,第一剂溶栓药输入血管,患者口齿清楚了;第二剂药物输入,胳膊能抬起来了……患者转危为安。刘燕平也轻吁一口气,她看了一眼表,从接诊到溶栓完成,27分钟。

这,或许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每天,在宣武医院急诊科,刘燕平和她百余位同事们与时间赛跑,和死神争夺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一天傍晚,忙了一整天的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正准备下班,她突然听到走廊里一阵忙乱,“来病人了!” 贺明轶又系上了白大褂的扣子,准备就绪。

这是一位50多岁的男患者,因大量呕血被送来抢救。患者脸色苍白,口唇发绀,低血压休克,情况十分危险。没有商量、没有迟疑,贺明轶和护士王芳辉开始紧张地救治,量血压、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开通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抽血、输液……

等患者病情平稳已是晚上9点多了,当晚,贺明轶和王芳辉都没下班,一直监护着患者的病情。第二天,贺明轶才听别人提起,王芳辉已有了3个多月的身孕。“真没看出来,她真是战士。”贺明轶赞道。现在,“战士”已经显怀,但还再坚守岗位。

生死关头,医生不抛弃,患者更不能放弃。

去年年底,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患者突发脑血管疾病,经抢救后送入急诊监护室进一步治疗。看到自己插着管、一侧肢体不能动,患者一下崩溃了,开始拒绝治疗。

护士周红梅和同事轮流守在患者身边,不停地给她加油打气,

“您现在已经度过了危险期,只要配合治疗,大夫说了明天就可以拔管,不久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了。”

“您打起精神来,相信自己,更要相信我们。”

“刚才,我看见您孙女了,长得真可爱。您赶紧好起来,还得接送孩子呢”

……

患者的眼中,泛起了泪光,微微但坚定地点了点头。一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她紧紧拉着周红梅的手说:“孩子,多亏你了,感谢你!”

急救,不仅仅发生在急诊科。

去年6月21日早上近8时,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马路上,急诊科两名“90后”护士陶雪莹、梁琦爽刚好路过,紧急施救。老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梁琦爽立即拍打老人肩膀并大声呼唤,老人没有反应,她摸了摸老人颈动脉,发现大动脉搏动消失、没有自主呼吸。“心脏骤停!”陶雪莹赶紧跪在地上,边给老人进行胸外按压,边请周围市民叫救护车……

“一!二!三!四……” “噗”,老人突然吐出一口气,自主呼吸恢复……回到单位,两位姑娘只字未提,直到中午,“女护士街头抢救老人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大家才知道此事。

2019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一封手写的“感谢信”,送到急诊科护士的面前。信是一位患者家属写的,“感谢急诊科的你们,让我们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也正是你们的真情关爱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勇气……”

这是最好的礼物。

日均接诊500多人、一年诊治近17万急诊患者、抢救危重患者7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8%……凭借这份“成绩单”,今年,宣武医院急诊科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我不太会说救死扶伤的豪言壮语,我惟一的心愿就是救治的病人都能够健康的活着。”这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获奖感言,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