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意大利瓦多港地理位置优越,距工业重镇都灵和米兰分别只有140公里和190公里,对于意大利北部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10月,中国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与瓦多码头控股公司达成股权合作协议,参与到瓦多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运营之中。瓦多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将是意大利第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近30年来意大利新建的第一个码头。

日前,本报记者从意大利热那亚城区驱车50多公里来到瓦多港。记者看到,码头上的场桥、岸桥陆续安装上岗,桥吊蓄势待发……瓦多集装箱码头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意中合作建设和运营瓦多码头是一种‘强强联合’”

记者跟随瓦多码头控股公司经理布鲁诺行走在集装箱码头建设施工现场。“工程进度已经完成近80%,预计首个泊位将于2019年底投入运营。建成后,新码头将拥有约700米长的海岸线,年吞吐能力86万个标准箱,可停靠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布鲁诺表示。

据瓦多码头控股公司副总经理王宇遒介绍,由于航道深度和净空高度的限制,周边老码头满载停靠作业船舶的最大载重量是8800标准箱。新码头建成后将可以承接2万标准箱船型的船舶停靠作业。同时改变原有码头以水果为货运主体的单一结构。随着工业品、生活用品及其他货物的涌入,新码头的货源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

在瓦多码头控股公司的办公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刚从施工现场完成巡查工作的总经理保罗·科奈多。科奈多说,中国企业带来的先进设备和运营系统为意大利建设首个自动化码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新码头完全运营后,还将吸纳当地近400人就业。

自中意双方开展合作以来,瓦多码头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改善。2018年,公司利润增长了16%。科奈多高兴地谈起了意中企业合作后展现的新气象,他说,“中方管理团队和我们分享了非常好的建设和经营理念。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整个合作团队充满干劲。大家都很积极地面对挑战,每个人都专注于把工作做得更好。”

“码头建设者来自世界各地,大家在工作中增进了对彼此国家的了解。中国团队的拼搏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个各国文化互通互融的平台。感谢他们为意大利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布鲁诺表示。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中合作建设和运营瓦多码头是一种‘强强联合’。我们的客户也非常期待意中合作为码头的建设发展带来革新。”科奈多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我相信,瓦多码头未来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企业的投资给瓦多港带来了新气象。”热那亚港务局主席保罗·埃米利奥·西格诺里尼对记者表示,在中远海运集团集装箱船队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货物进入瓦多港,这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物流等行业的发展,由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热那亚的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

“我们希望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瓦多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是改善意大利北部、瑞士及德国南部市场供应链设施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码头建成后将在利古里亚大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极大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我们希望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利古里亚大区区长乔瓦尼·多蒂说。

未来,瓦多港的大部分货物将通过铁路运往意大利北部工业地区和德国、瑞士等地。王宇遒表示,“希望未来同中欧班列实现联运。这样从瓦多港上岸的货物可以从陆路到达中西欧或是中亚和中国,班列的货物也可以由中欧班列运抵瓦多港,然后用海运方式运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如此一来,瓦多港不仅能成为中南欧的门户港口,也可以为加强同非洲的经贸联系开辟新的运输通道。

除了建设中的瓦多集装箱码头,意大利东北部位于亚德里亚海的里雅斯特、威尼斯及拉文纳的港口也在紧锣密鼓地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去年6月,意大利发布的第五版《意大利海洋经济年度报告》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亚洲贸易运输路线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导力量。地中海区域港口的重要性正不断提升,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为意大利港口发展带来新机遇。”意大利港口协会主席、的里雅斯特港港务局长泽诺·达戈斯蒂诺表示,“地中海是意大利振兴经济的重要依托。大力挖掘海洋经济潜力是意大利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意中两国在瓦多港的出色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意大利要抓住机遇,同‘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实现对接。”

意大利一直是跨海商贸的重要国家。“古丝绸之路为意大利历史上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亚洲国家形成了更紧密的联系,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达戈斯蒂诺表示。

(本报意大利热那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