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晨举行的第69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两部上海出品的影片代表中国电影赢得了高光时刻。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新时代的产业重镇,上海电影近年来持续发力。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征程中,“上海出品”的影片也为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美誉度和影响力。

上影演员剧团演员王景春与搭档咏梅凭《地久天长》中的出色表演,包揽了主竞赛单元最佳男女演员奖,创下了华语片男女演员同时“擒熊”的新纪录。该片由冬春(上海)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王小帅执导,影片同时提名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此外,在专为青少年和儿童题材影片设立的新生代Kplus单元里,由大象纪录、上海易腾影视等联合出品的《第一次的离别》摘得电影节新生代Kplus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奖。

以真实的人生感悟获得跨文化的共情

聚焦两部获奖影片,以真实的人生感悟获得跨文化的共情,是他们相通的取胜关键。

《地久天长》以两个家庭为叙事的切入口。刘东和同事沈英明关系交好,他们各自的儿子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一次意外让这两个结构相似、原本亲近的家庭生出嫌隙,其中一家还远走他乡,命运从此南辕北辙。30年后,两家人再度聚首。时间的冲刷下,每个人都历经沧桑,人性中的善意让他们选择放下。导演王小帅概括他的创作初衷——“岁月流逝,生活向前”。

影片自柏林首映就好评不断,不少观众感动落泪。有媒体评论,影片“不苦情,也不悲情,但就是有种温暖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广播电台在评论中说:“三小时的影片一点不觉得冗长……王小帅奉献了一部杰出的情感浓郁、条理清晰、技术上近乎完美的电影。”片中,王景春和咏梅饰演刘东夫妇。颁奖礼后的官方晚宴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透露,最佳男女演员的评选“几无悬念”;评委之一、《托尼·厄德曼》的主演桑德拉·惠勒评价,“几天来,银幕上没有另外一对夫妻,可以有如王景春与咏梅演绎得如此自然、真切”。《综艺》杂志则夸赞,在咏梅的脸上可以读出许多细微的感情,王景春展现了普通人的善良。

《第一次的离别》是青年导演王丽娜的长片处女作,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影片从亲情、友情等角度讲述成长和离别的故事。据制片人蔡庆增介绍,本片由导演以随拍的方式记录下了新疆沙雅的几个孩子在一年多时间里的成长。艾萨的母亲身患重病,小男孩一边上学一边帮父亲悉心照料母亲。凯丽比努尔是艾萨的好友,两人共同抚养一只小羊。葡萄架、棉花田、再到美丽的胡杨林和芦苇丛间,到处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身影。导演利用这一年多的素材剪辑出了多个版本。此前,该片还在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

此次柏林电影节肯定了影片在选题、拍摄、艺术表达等多方面独特的价值,评委词称:“这部既诗意又亲和的电影,带着我们去探究生活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织的两个不同家庭不断演变的关系。电影画面非常优美,感人至深,它让我们思考亲密与距离各自意味着什么,以及影片中小主人公们如何通过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的离别而获得成长。”

政策导航,上海电影进入厚积薄发阶段

探究《地久天长》和《第一次的离别》两片背后,“上海出品”都是关键词。

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王小帅与制片人刘璇在上海宣布成立冬春影业,并公布了创作计划,其中就有以《地久天长》为首的“家园三部曲”。《第一次的离别》的孵化,是大象纪录、易腾影视在近年摸索众筹点映发行模式下的产物,也是上海电影人为艺术电影和新人新作提供从创作到发行全产业链支持的成功尝试。此前,他们创作出品的第一部纪录电影《我的诗篇》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等获得奖项认可。

2019年刚开年,两部“上海出品”就喜获国际电影大奖,不得不让人对近年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和业界口碑的上海电影刮目相看。事实上,上海电影能进入厚积薄发的阶段,与上海加大发挥政府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连推多项电影扶持举措不可分割。政策推动下,上海电影产业形成了人才集聚、企业集聚、项目集聚的积极效应,为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而越来越多优质电影公司和人才选择上海,促使更多高品质上海出品影片呈现在观众面前。仅2018年,上海就有12部电影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入围或获奖,包括《明月几时有》《撞死了一只羊》《冥王星时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