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15日电 题:顶风冒雪,他们打赢了这场大山深处的“春运保卫战”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冯国栋 王贤

2月10日,大年初六,江城武汉又是一个雨雪天。在海拔800多米的清凉寨,山顶输电塔结了一层厚冰。

塔上,220千伏孝冯一二回线绵延40多公里,通向繁忙的京广高铁,为一辆辆南来北往的春运列车提供动力。

然而,在中午12点43分,这条供电线路因电线覆冰加重而意外中断,导致京广线动力不足,列车被迫降速运行,相关区段列车大量晚点。

随后,在铁路上、在大山里,一场“春运保卫战”悄然打响……

在冰天雪地找寻故障点

40岁的万菲是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一名运检班班长。今年春节,他连续5天轮岗值班,直到初六才和家人团聚。正当他和家人吃午饭时,他的手机响了。

“好的,马上去现场!”万菲表情凝重。同事在电话里说,220千伏孝冯二回线于12时43分跳闸,重合不成功,需要立即进行故障巡视。

220千伏孝冯二回线位于武汉最北、海拔最高的清凉寨山中,是冯楼牵引站的供电线路,也是保障京广高铁顺利运行的重要供电线路。

自2012年线路投运以来,万菲和巡线班的同事就坚守在巡线的岗位上。

挂了电话,万菲和同事紧急出发,前往90公里以外的现场。由于大雾、大风和冻雨,输电塔上的视频监控装置短暂失灵,无人机也无法正常起飞,万菲和同事只能徒步进山查找故障点……

万菲已经记不清这是参加工作20年来的第几次紧急出险了。他所在的运检班组主要负责巡查武汉市黄陂区等地的架空输电线路,线路总长超过650公里。

电力巡线没法“偷懒”。即便有了摄像头和无人机这样的高科技,仍需要工人周期性检查设施的基础部分以及防雷结点。线杆之间平均距离300米,每个杆塔都要走到。

“人在塔在”,这是万菲给自己取的微信名,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他们随时待命。他们每次巡视都要徒步15-20公里,翻过五六个山头。如需检修,还要爬上40多米的铁塔,有时在塔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像万菲这样的输电运维人员,武汉有近百人。他们日夜守护着武汉电网435条、长4234公里的高压线路。夏天,他们头顶烈日,忍受高温蒸烤,工作服全部被汗水浸湿,要时刻应对蛇和马蜂;冬天,荒郊野外冷得像冰窟窿,塔上风大没有遮挡,手脚都会冻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万菲和同事艰难前行。黑夜降临,气温继续下降加大了故障点查找的难度。随身携带照明的手电筒因为温度过低而“罢工”,万菲和同事只能依靠手机微弱的光前进。

经过近7个小时的搜寻,晚上22点15分,他们终于找到故障点——受突发性冰冻雨雪天气影响,孝冯二回导线上覆冰严重,达到50毫米厚,超过了承受的设计值,因此断线。

万菲立即将故障方位上报。

在抢险一线磕破了安全帽

在巡线员找寻故障点时,一支抢险小分队正在山外集结。

为保春运返程,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紧急组织260多人,出动大型挖土机、拖拉机和抢修车辆,深入大山深处抢修。

今年51岁的徐军是抢险队伍的现场指挥员。从武汉市区出发前往抢修现场,得坐2个小时的车,再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

到了清凉寨,仿佛走进了冰封世界。高海拔加上连日的低温,让这里的降水全变成冰。路上是冰,湖面结冰,树枝覆冰,叶子也被冰包裹。

由于山高坡陡,交通困难,抢险物资先由挖掘机运至故障点附近后,再由抢修人员靠肩挑背扛徒手运送。

抢修人员背负着抢险设备,沿着巡线员踩过的山路缓慢向前。两旁是悬崖,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他们给鞋子上缠上毛巾增大摩擦,但还是不断摔跤。

“差点把鼻梁摔断,幸好有安全帽。”徐军同事、国网武汉市黄陂区供电公司抢险人员彭杰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发现,安全帽帽檐被磕破了。

徐军走在队伍最前面,带领抢险人员一路摸爬滚打来到故障点。

这里位于两个山头之间,属峡谷地形。气流在这里交汇形成大风。时不时有坠冰从头顶40多米高的导线上掉下来。这种碎冰冲击力极大,十分危险。

按照抢险方案,抢修人员下到山谷,将断落的导线连接至无人机上,由无人机送至40米高的供电塔顶端,由塔上人员进行连接、加固。

线路覆冰严重影响了抢修进度。徐军和同事连续工作了5个多小时。此时天色已黑,现场起了大雾,无法再继续作业。

为了加快进度,抢修人员在深山里待了一宿。那一晚,200多人都没有睡安稳。

徐军说:“最怕听到导线断线的声音。”一旦大风吹过,他们就察看一下周边的线路,担心是不是又有线路断了。

次日,峡谷天气继续恶化,风大雾浓,雪花、小雨轮番出现。凌晨5点钟,天还没亮,他们就开工了。

坚守在高铁调电的最前线

供电故障发生后,在铁路上工作的胡斌也在第一时间接到电话通知。胡斌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汉供电段一名变电指导员。此时,他刚结束春节值班,正在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

“上班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高铁全所停电的情况。” 胡斌说。一到工班驻地,胡斌立即组织骨干人员,加强对受供电影响的冯楼变电所的值守。

为了防止出现连续覆冰断线故障,受影响区段多个所亭参与了越区调电演练。他们准备了一套应急预案。

“陈福湾分区所271、272已处于分位”,“陈福湾分区所2701、2702已处于合位”,胡斌拿着手持机一边确认开关状态,一边向调度汇报。17分钟后通过相邻所亭开关倒闸操作,修改切换保护定值后越区供电成功。

越区供电是高铁非正常运行方式,负荷大,对设备要求更高,胡斌和同事们不敢懈怠,仍要继续坚守。

今年47岁的他已连续三天三夜在大山深处为高铁供电奔波坚守应急了,每天在生活设施简陋的无人变电所巡视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睡地铺、吃泡面。

胡斌和同事按半小时一趟不间断添乘车组机头观察巡视设备,这些流动的设备就像一个个移动的眼睛,重点监控动车组网压,以及受电弓取流状况,实时传递设备状态信息。

默默的坚守,终于等来了复电的好消息。

13日18时许,国家电网故障处理完毕,冯楼变电所2号进线来电,临时越区应急供电解除。“这也就意味着高铁不再需要限速,旅客们可以准点出行。”胡斌说。

胡斌说:“高铁应急机制很完善,无论遭遇哪种突发状况,高铁运行都不会轻易中断。我们的热情和信心一直都在,不会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