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5日讯 12月24日下午,《珠海传:近代中西文化走廊》(简称《珠海传》)新书分享会在珠海市华发商都阅·潮书店举办。据悉,《珠海传》是新星出版社大型城市传记丛书“丝路百城传”首批入选书籍。此次分享会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新星出版社总编彭明哲、著名学者刘传铭、作者陈钰和千红亮等出席分享会。
图为《珠海传》新书分享会现场
“丝路百城传”大型城市传记丛书是中国外文局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是为全面呈现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文化认同而策划的图书项目。“丝路百城传”立意高远、联通中外,直接服务国家倡议;丛书主题鲜明、气势恢宏,皇皇百城,将中外丝路名城尽收其中,并将以中、英、俄三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图为《珠海传》新书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表示,珠海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城市,是“丝路百城传”项目第一批入选的二十个城市之一。在他的印象中,珠海是一座年轻的活力之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前行的崭新之城,但阅读了《珠海传》之后,这个印象有了改变,因为珠海的悠久历史和人文荟萃确实令人惊讶。从《珠海传》的考古图片中可以发现,早在4000年前,居住在珠海的人们就开始住在珠江口西部,史称“南越人”。“居于海上,便于舟”,南越的先民掌握了熟练的航海技术,勇敢地向波涛汹涌的大海迸发,拉开了珠海海洋文明的序幕,孕育了珠海开放包容的滨海城市气质。进入近现代,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从珠海走向世界,他们打开世界眼光,弘扬救国图存的宏大情怀,深深影响了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容闳、徐荣村、唐绍仪、苏兆征、苏曼殊、唐廷枢等名人都是珠海的骄傲。可以说,《珠海传》拓宽了对珠海历史的认知、强调了珠海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作用。
图为《珠海传》新书分享会现场嘉宾合影
“没想到,珠海不仅年轻活力还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支撑”。
作为“丝路百城传”丛书主编,著名学者刘传铭教授现场分享了丛书的创作缘起及对珠海印象的转变。他指出,丛书的策划初衷是源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形态研究的深化,是一带一路中国倡议的文化叙述,是丝绸之路“点实线虚、点变线变、点之兴衰即线之存亡的交通形态”穿越时空文化形态的文学表现。通过丛书,我们能够更深入解读城市性格,塑造城市形象、发现城市文化底蕴。以《珠海传》为例,阅读之后,他对珠海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没想到同时还有温度、有厚度、有历史,珠海不仅年轻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支撑。
“这里蓝天白云,日月相伴;这里红土翠植,促生多巴胺;这里碧海醉人,游人闲庭信步……”
翻开《珠海传》序言,字里行间透露着两位作者对珠海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叙述了一座城市,述说了她的前世今生,书写了她的时代芳华。
回顾创作始末,作者陈钰和千红亮激动的分享了他们浓厚的珠海情结。26万字的城市传记、400百万字的资料翻阅、1000公里的实地考察、早上5点到8点、晚上8点到凌晨2点....《珠海传》从写作计划制定到全书告竣,历时一年有半。
两位作者犹如两只编织丝网的蜘蛛,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抽丝剥茧,转动织梭,寻访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每一处遗迹,搜寻城市的记忆,努力用他们的笔触,开启一场纸上珠海的古今之旅。全书以行走的方式和不失考据的小说笔法,立足于现实和历史两大维度,以二十四个故事、十二位珠海面孔,将城市碎片化地连缀在一起,重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既有勇于改革创新精神又有历史厚度的珠海。
“从历史的脉络里抽丝剥茧,披沙拣金,寻求珠海城市发展的合理定位,汲取再出发的力量,便是我们完成这部《珠海传》的初衷”。陈钰先生提出。
陈钰认为,历史上的珠海留下了辉煌耀人的文化印迹,今日的珠海又迎来崭新的时代,天时地利人和,珠海该如何抢抓机遇,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领跑者?他觉得全力挖掘文化影响力应该是首选答案。作为“近代中西文化走廊”和“一带一路”桥头堡,珠海中西文化交融历史底蕴深厚,珠海应该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深耕“文化新经济”,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奋楫扬帆。
一本书,述说一座城。《珠海传》以笔为针,文字为线,编织了珠海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历史长布,向世人叙说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