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附中体育教师徐勋(左)和同为体育教师的学生孙建新

从1988年至今的三代教师资格证

上世纪90年代校园运动会的参赛凭证

上世纪90年代的手抄记分册

上世纪80年代徐勋带田径队学生到北戴河集训

北京理工附中在2004年、2006年和2016年三次夺得全国青少年(AAA组)棒球锦标赛冠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 之三十见证

徐勋和孙建新,都是北京理工附中的体育教师。有意思的是,他们俩本身也是一对师生。

从校园棒球到校园垒球、特色冰壶;从油印的记分册到第一批教师资格证……

从1975年至今,一对师生,两代人。从学到教,徐勋和孙建新在几十年的一线教师岗位上,共同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校园体育教学的变迁。

从手抄记分册到电子记分

在徐勋保留的教学“老物件”里,最显眼的就是一本老旧的记分册。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手写的记分成绩:“跳高×××米、立定跳远×××米、实心球×××米、100米×××秒……”还用红蓝相间字体颜色分别标注。

“记分册,现在早不用了,电子表一掐,成绩就出来了,我们直接电脑里输入”,孙建新笑说。

在这对师生的经历里,徐勋见证的是70年代-80年代的体育教学,而孙建新则经历的是90年代-21世纪后的体育教学。

“那会儿一个班20-30个人,老师都得把全班一个个名字抄下来。全都是这么记成绩的”。在孙建新的记忆里,他1991年刚当上老师那会儿,和徐勋老师一样,也会拿出一个练习本,在本上清清楚楚地写上每一个班的学生姓名、各项体育成绩和总分。本上的竖格子,还是他拿尺子自己一条条打上的。

除了小小的记分册变迁,教案变化也很大。孙建新说,“80年代、90年代时,老师们用的还是油印的教案纸,就是那种手能印出黑渍来的纸。我们要自己用尺子打好格,每一篇教案一张纸写好了窝起来,然后要自己订成一本,这就是一学期的教案了……”

油印的教案纸上都写些什么?徐勋回忆,当时手写的教案要求都极严,每节课每一个涉及的体育动作,都会在白纸上画出小人,一节课要是八拍动作,就要画八个小人儿,一拍一个。

告别油印纸、手画小人的教案,进入21世纪后,孙建新的教案已经全是电脑打印件,“教案内容、格式也变化了几次。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改过几项原则,比如有两年要求教案里要显示学生的心理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最后改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大部分,要写出每一部分教授内容的动作方法、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虽然由手写改成打印,但是理工附中对于刚刚进校的年轻体育教师们,仍要求他们手写教案。“所有动作还是要求老师画出来。虽然时代和环境变化了,但教学的很多东西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体育教学动作要领必须很清晰、教案就得规范,这是一个好的体育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孙建新解释说,“因为教案从复杂到简单容易,但简单到复杂就很难了”。

除了教案的变化,对于孙建新而言,进入21世纪以后体育课程最大的变化是,高中教学改模块,体育开始有了选修课。棒球、垒球、排球、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冰雪、武术、舞蹈、定向越野、跳绳、滑冰,冰壶、民族传统体育等等,15门体育特色项目课程,可供理工附中的学生自由选择。

体育老师从“万金油”走向“专一”

“原先我们体育老师就是万金油。只要你能说出的项目,我什么都教过。武术、篮球、排球、体操、足球……什么都要教”。徐勋说,80年代、90年代体育是没有选修的,固定的项目、固定的课程。“但只要是教材里写到的项目,我们体育老师都得会。”

除了什么项目都得会教之外,体育老师的“万金油”作用,还体现在当年学校凡是组织学生们外出参加实践和拉练,体育老师一般都是要带队的。徐勋回忆说:“每年夏天,我都要带全校学生,从学校走到北安河公社。晚上九点多出发,走到第二天早上6点,60公里的路程全靠步行。到那去捡麦穗、帮压地……从学校出发时,还拖上几车几车的肥,大家推着手推车,翻山越岭”。

2000年后,选修课开始逐渐涌现。自主开放的菜单式可选择课程,成为21世纪以后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体育选修课亦如是,不同专业的体育老师,也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走向“专一”。

“现在教足球的老师就是教足球的,教武术的就教武术……”徐勋笑说,“有些篮球老师是篮球运动员出身,一米九几的大个儿,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像我们以前那样教孩子们单杠、双杠了,毕竟术业有专攻。”

1988年有了第一批体育教师资格证

徐勋的教学老物件中,还有一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88年,他拿到了一本写着“北京市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封皮的证件。而这本证件,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代教师资格证。据徐勋回忆,在此之前,教师们是不发教师资格证的,不用持证上岗。

“那会儿的教师资格证,是按照老师的教龄、辈分来评定的,和现在可不一样”。拿着1988年下发的这本教师资格证,徐勋满是感慨,“当年这个证,是大家‘评’出来的证。那会儿老师还讲究按资排辈呢,把一定名额给到学校,由学校来评定资格职务,教了20年的给评高一点的级别,教10年就评低一点的级……”

与“评”出来、“按资排辈”的教师资格证不同,孙建新经历的已是教师必须“考”证的年代。“我们上完师范院校,就要求必须拿到教师资格证再上岗了”,孙建新说。

1991年,孙建新从师范毕业时,已经通过了运动生理学、生化学、心理学等各个科目的考试。而只有这些科目考试合格后,他才拿到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证,“这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现在老师们评职称,也必须是自己去申考、说课,凭实力考取,不再能论资排辈”。

体育成绩入中考 身体健康不再“冷门”

“体育总是比较不被人关注……”这样一句常常被体育老师们拿来说的玩笑话,也经历着历史的变迁。90年代开始,体育开始纳入中考、高中会考,体育开始成为一门严肃的课程。

“中考体育40分,足篮排必须选一项,男生实心球或引体向上必须选一项,女生则实心球和仰卧起坐选一项。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这些中考项目,孙建新倒背如流。

“80年代没有考试,体育只要达标就行。即使不达标也没事。那不达标能怎么办?没有办法呀”。徐勋笑说,在没把体育纳入考试指挥棒的时期,体育课对于学生们而言,就是最轻松的“放风”时间,学生们最愿意见到体育老师了。

在孙建新看来,体育科目正式成为一项考试内容,教育对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与过去他的学生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体育传统校加大教育投入

棒垒排项目全面发展,也伴随着理工附中四十多年来的历史变迁。重视体育、运动传承、健康第一……是徐勋和孙建新在不同年代教学生涯里的共同感受。“京工附中(理工附中前身)的体育传统还是不错的,老师们都很想干番事业。学校真挺支持,一开特色体育项目,领导就是四个字‘大力支持’”,回想起这些特色项目,徐勋印象最深的是70年代就有了的棒球项目。

徐老师说:“那个年代,棒球还是特别小众的运动。那会儿学校哪有钱投入。一副棒球手套50-60块钱,我一个月工资才42块5毛钱,都不够买一副手套”。但就在当时“没有钱”的情况下,由于各种机缘契机和外来的赞助,还是让学校早早就开起了棒球项目。

除了棒垒排项目,学生时代便作为田径队的一员,孙建新记忆最深的是理工附中自建校以来就有的田径传统项目。“我们那会儿条件真和现在根本没法比。一双京字回力鞋,鞋底可薄可薄了,冬天跑那大马路,膝盖都不要了。”

和当年“穷苦”的体育教学环境相比,现如今校园对体育项目的投入,从学生走向教师岗位的孙建新感受深极了。“现在孩子训练,从脑袋一直到脚底下,所有装备基本学校都能全包了”。他粗略地算了笔小账,现今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一年动辄上百万。“我们租场地,一条球道一小时2500块钱,每天训练三条道三小时,一次训练2万多块钱就没了。参加比赛,孩子们用的冰刷子2500,一双鞋也2000多……”

体育老师脸最凶,内心却是最温柔的

“脸是最凶的、内心却是最温柔的”。说起两代体育教师风格的不同,孙建新说,无论是哪一代体育老师,这一点都是大家的共同特性。

“体育老师必须得有面上的‘狠’劲儿呀,要不带1000多个孩子上操,那场面怎么控制得了。我们的声音不能是温柔的,但是内心必须都是温柔的”。

孙建新说,他至今都忘不了当年在田径队训练时,徐勋老师每天从家里给大家泡好一大桶酸梅精。

徐勋笑着说,体育老师的“凶”里,实际上都透着“打是疼,骂是爱”的内心情怀。

在徐勋的嘴边还亲切地称呼为“孩子们”的学生,不少都已人到中年。“昨天美国回来一小女孩,说就回来一天,得来看看我”。回忆起自己的学生,徐勋突然觉得不对劲,立马改了口,“哎哟,还什么小女孩,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

孙建新的同班同学、著名主持人杨澜,也曾是徐勋的学生。杨澜近年来回母校时,还念念不忘这位体育老师。

杨澜曾回忆说:“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体育老师是徐勋老师,他对学生特别仁慈。我至今仍记得他说的那句话:‘你们觉得跑1500米特别累吧?那就先跑800米,热身一下吧’。我们和他没大没小的,经常下了课就吊在他的膀子上,玩得特别高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徐老师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是‘小鲜肉’呢。那样的师生关系,很纯洁,很朴实。”

“脸是凶的,内心却是温柔的”,这样的体育教师独有的风格,孙建新也从徐勋那里继承和保留。在师生二人看来,这就是体育老师应有的模样。

对话

以更多元更有趣的方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对话人:北京理工附中体育教师徐勋、孙建新

北青报:现在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相比以前有所下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孙建新:现在学生运动员的水平,确实比我们那会儿要高许多。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却不如从前了。几年前,国家体质测试有一必选的规定动作,就是男生必考引体向上,检测大家的上肢力量。就光这一项测评,我们平时从课上看,初一年级男生里引体向上能有10%有成绩就不错了,也就是说能做上一个引体向上就不错了。尤其是从小学上来的孩子。现在肥胖、超重的孩子确实太多了。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确实有点儿苦恼。

徐勋:以前我教的学生,男生做上五六个引体向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至少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都能做到。

北青报: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孙建新:我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环境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现在对学生们来说,各种诱惑太多了,尤其是对电脑、游戏的沉迷,孩子们对于户外运动的兴趣减少了很多。除非是特别喜欢某项运动的学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喜好,整个身体素质就会相差很多。

徐勋:这就和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上课,学生们说最愿意见到的就是体育老师了,上体育课都很开心。因为过去对于学生们而言,能在户外“放风”就是件非常高兴的事了。

北青报: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学校都做了哪些努力?孙老师有什么建议?

孙建新:从历史上可以看到,理工附中一直是所非常重视体育的学校。对于我们体育老师而言,除了在体育工作中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常规体育课之外,学校每年面向全体学生举办的体育节活动和大型运动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所体育特色项目校,我们也会利用这样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有趣的平台,来反促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总的来说,我认为理念是最为关键的,就像我们学校提的“健康第一”,这个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本身的集体认识。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艳  供图/北京理工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