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远远可见厂区库房外墙整面墙都是一幅画:白色为底,绿色的吉化办公大楼和工厂装置缩影,画面上方有ABS几个大字母,下方还有一辆疾驰的高铁列车……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的室外墙体形象画,它长126米,高14米,1764平方米的画面由19600块ABS扣板拼接而成。”提起这幅画,该厂54岁的老工人陆海满脸自豪,“ABS是我厂当前金牌产品,这幅画象征着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的高速发展!”
拥抱改革成为行业“排头兵”
吉林石化的前身名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桶化肥、第一桶电石都出自吉化,我在化工区长大,从小对吉化耳熟能详、心驰神往。”陆海的父亲就是吉化染料厂第一代职工,1984年9月,陆海也进厂上班。他回忆,“是改革开放给‘新中国化工长子’创造了重振雄风的条件和机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吉化职工振奋不已,积极拥抱改革,全面推行逐级承包的经济责任制。
看到企业迅速恢复活力,陆海报考了吉化技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吉化试剂厂,就是现在合成树脂厂的前身,企业开始‘军转民’,建成年产2000吨的双氧水装置,我入厂那年又建成了国内第一套过氧化碳酸钠装置,产品主要供下游企业生产洗涤剂等,到1988、1989年,碳纤维、二氧化硫尿装置也陆续建成投产……”
改革开放头10年,吉化由单纯的“煤化工”发展成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并举”的特大型国企,管理也在全行业走在前列。
“1989年,吉化的管理经验得到吉林省、化工部高度肯定,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学吉化’热潮!”陆海神色自豪。资料显示,1991年,化工系统有75家“学吉化典型单位”受到化工部表彰,全国各省区市还评选命名了285个“学吉化先进单位”。
果断淘汰关停落后装置
乙烯工业是石化产业的核心,1992年到2001年,以建设30万吨乙烯及11个配套装置为标志,吉化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全面进入了以石油化工生产路线为主时期,产品数量达到1150多种,是迄今为止我国化工企业中品种最多、最全的企业,被誉为“中国化工百科全书”。
“我厂10万吨ABS装置就是在此期间建成投产的,ABS主要供家电企业制造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的外壳,当时我国这一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所以吉化的ABS一上市就特别抢手!”陆海说。
2002年到2009年,鉴于化工市场的变化,吉化在进一步提升乙烯产能和炼油能力的同时,果断淘汰关停98套落后装置,使主体装置减少63%,彻底完成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变。染料厂不再生产染料,化肥厂不再生产化肥,电石厂也不再生产电石,公司产品种类从1150种被砍到115种。虽然产品种类精简90%,吉化的销售收入反而较10年前增长4倍。
“跟随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我厂将ABS之外的其他装置全部淘汰,改为专注生产ABS。” 陆海说,这个时期,我国家电行业蓬勃发展,ABS市场需求旺盛,在对第一套ABS装置进行扩能改造的基础上,2012、2013年,厂里又快马加鞭新建两套同类装置,使ABS年产能增加到58万吨。
狠抓精细管理成为创效大户
谁也没有料到,吉化新建的两套ABS装置刚刚建成投产,就遭遇重重危机。
“当时,各地ABS项目蜂拥而上,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我厂主打的0215A牌号因出现直径0.1毫米的黑点,被迫退出国内高端家电市场。”陆海说,“那段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使化工行业陷入持续多年疲弱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个公司都出现了亏损。”
面对“内忧外患”,合成树脂厂技术专家陆书来带领科技人员组成“尖刀班”,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终于消除了产品小黑点瑕疵,之后,陆书来又亲自带队走访客户,不仅使吉化ABS重新打入高端市场,还根据市场走访情况,迅速自主开发出一系列新牌号差异化产品。
基于合成树脂厂成功突围的经验,吉化在全公司推行了“产研销一体化攻关”,重新争得了市场地位和话语权。
“与此同时,公司狠抓精细管理,全面深化改革,大刀阔斧推进企业内部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打破大锅饭,通过‘工效挂钩’合理拉开薪酬差距,有效激发出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陆海告诉记者,2017年,吉化创出历史最佳经营业绩,效益跃升中国石油炼化板块之首,而该厂ABS也成为中国石油盈利能力最强的化工产品之一,年产销量达到62万吨,变成公司创效大户。
“经过市场经济惊涛骇浪的洗礼,如今,我厂ABS产能位列中国国有企业第一位、世界第五位。”吉化合成树脂厂党委书记何长海告诉记者,明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揭阳分公司60万吨ABS装置将开工建设,待其建成投产,吉化ABS产能或将成为中国第一,在全球排名也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