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大桥局在江苏南通架设沪通长江大桥主桥钢梁(2018年10月8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中国中铁:在跨越式发展中成长为世界五百强

新华社记者樊曦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市场化大潮的锤炼中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夯实技术底蕴,成就世界五百强,实现了中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锐意进取,实现“三级跳”

“60多天,隧道涌水量近1300万立方米,超过了一个西湖的水量。”在成昆铁路复线小相岭隧道施工现场,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瑞明说。

在专家的评审中,这一隧道被定义为“全国隧道涌水量最大的隧道”,再加上岩爆、岩溶等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度极大。

对于张瑞明们来说,这样的挑战一直伴随着建设者的脚步。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中铁人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勇于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进说,40年间,中国中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全方位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了从被动追随市场到主动适应市场,再到经营创造市场的“三级跳”。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中铁持续拓宽经营领域,从传统的铁路、公路、桥隧建设领域进入了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单轨建设、养老地产开发等新兴市场;在特级资质、执业资格证书、企业业绩信誉等经营要素建设上均实现了长足进步。

中国中铁大桥局在湖北武汉架设杨泗港长江大桥首节段钢梁(2018年11月15日摄)。 新华社发

在中国中铁的成绩单上,一连串数字引人注目:连续13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先后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

不断创新,彰显“中国技术”

在被称为“世界三大风口”之一的台湾海峡,一条跨海“长龙”已跃出水面,初具雏形。

这是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它所在的地方风大、浪高、水深、流急、潮汐明显,一年有300多天是6级以上的大风,波流力为长江、内河的10倍以上,被称为“建桥禁区”。

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大桥项目常务副经理张红心说,针对复杂的施工条件,技术人员开展了海上施工平台搭建技术,复杂海域条件下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海峡大风环境高塔施工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研究。

“这是世界级的工程。它彰显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中国技术。”张红心说。

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中国中铁逐步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大跨度桥梁、长大隧道、铁路道岔、盾构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高速铁路建造成套技术、桥梁建造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技术、“四电”集成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促进持续长效创新,中国中铁坚持把科技投入与各级企业主营收入挂钩,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型企业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和5%纳入当年预算,要求各级企业的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上年度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将科技投入纳入二级企业领导人绩效考核指标。同时,还利用国家和地方奖励资金设立了“中国中铁科技奖励专项基金”,为开展科技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中铁大桥局在孟加拉国架设帕德玛大桥主桥钢梁(2017年9月30日摄)。 新华社发

勇于“出海”,叫响“中国建造”

在国内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中铁也在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说,作为中国铁路系统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中铁的工程项目已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中铁就承担了新中国第一个援外项目坦赞铁路的建设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我国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中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组建联营体进行强强联合,使公司真正成为跨国经营的企业。

一系列“第一”让中国中铁人为之自豪:正在推动的匈塞铁路是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实施的第一条铁路项目;参与设计的俄罗斯莫喀高铁是中国高铁技术标准走向欧洲的第一个项目;参建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参建的中老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第一个铁路项目;承建的孟加拉国“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也是连接中国及“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截止到2017年,中国中铁在境外83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正在实施的境外承包工程、设计和工业产品加工项目493个,海外营业收入416.8亿元,海外总资产超过500亿元。

中国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迎来国内首台再制造隧道掘进机(TBM)“彩云1号”(2017年8月28日摄)。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