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改革,终于让海南农垦“破茧成蝶”。


2015年年底,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开启,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成立,原海南省农垦总局的实体地位被取消。这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老国企从政社企混合实体开始向完全市场主体转变。

近3年来,海南农垦基本完成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等关键领域改革,连续3次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量化考核中排名第一。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2017年,海南农垦实现总营收225亿元,总利润4.62亿元,较改革前的2015年大幅增盈约17亿元。

管理去行政化

“行政化的管理下,农场自主经营权被总局收得紧紧的,从上项目到招人才都被严格限制。农场场长相当于处级干部,部门负责人相当于科级干部。干部由上级任命、对上级负责,在企业盈利方面的责任反而弱化,缺乏在市场‘游泳’的能力。”海南农垦一名退休干部坦言。

2015年年底,原海南省农垦总局的实体地位被取消,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成立。海南农垦单位性质从政社企混合实体向完全市场主体转变;管理体制从行政隶属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转变;运行机制从行政指令向法人治理转变。

现代企业制度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被扭转。农场场长变身二级企业董事长,凭业绩领薪酬,绩效从0元到50万元不等。

据海南农垦控股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李健介绍,改革后腾出数百个管理岗位大力引才。2016年以来,海南农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次大规模公开招聘,聘用包括二级企业总裁、中层管理人员在内共170余人。

农场去社会化

走进海南农垦西联农场场部,昔日“农场办社会”的印记随处可见:水厂、电厂、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五脏俱全”。

这是海南农垦长期背负沉重社会负担的一个缩影:大大小小10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肩挑”,公安、医疗、教育、环卫等部门一应俱全。“社企不分”一度导致许多国有农场资金运转困难、负债率高企。

随着社会职能属地化改革的推进,垦区直属医院和农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及从事协警工作的保安人员、水库安全、住房公积金以及农场所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全数移交地方管理。

近3万名在职和退休人员移交后,人员工资、养老金等大幅增长,与地方基本持平。1.9万名教师工资收入提高1倍以上,垦区纳入属地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报销从原农场统筹的封顶1.2万元提高到25万元。

海南还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居”,政府通过委托授权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原农场的上百项社会职能。目前,海南已全面完成农场设“居”工作,83个“居”共接收原农场从事社会职能工作人员近3000人。

今年7月,在全国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等工作2018年度年中期量化考核中,海南农垦居榜首。农业农村部评价“海南农垦改革为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

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

1041万亩土地是海南农垦最宝贵的生产资料,也是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海南农垦各农场分散在全省各个市县,与地方农村犬牙交错。未确权地、争议地、被占地等“三类地”问题突出。

摸清土地家底,成为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的重要任务。

目前,海南农垦土地权籍调查面积999.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登记发证面积990.48万亩,登记发证率95.12%,位居全国垦区前列。收回私垦私占土地约60万亩,其中30万亩农业用地将作为生活保障田,优先用于安置约4.4万名无地少地困难职工。

租金过低、租期过长、面积过大的“三过”现象是农场土地经营管理的另一大顽疾。

规范清理后土地收入大幅提升,2016年,半数以上农场仅凭租金收益就扭亏为盈。垦区农用地地价由前3年平均每亩每年67元提高到135元。从今年开始,可实现土地租金年收入2.2亿元,较前3年平均收入增加1.46亿元,增幅达213%。

沉睡的资源被盘活,蓝洋农场公司利用清理收回的1300亩土地,成功“联姻”两家外来企业合作开发项目,预计增加土地收益150万元以上。东昌农场公司3555亩农用地资本化方案获批后,公司由资不抵债变成正资产,具备了融资发展产业的能力。

破解“一胶独大”困境

自诞生之日起,海南农垦的命运就与橡胶紧密相连。几代农垦人经过30年艰苦创业,实现了北纬17度以北大面积植胶的奇迹,突破了西方对我国的战略资源封锁,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橡胶产业营收占总营收约90%,海南农垦一直未走出“砍了再种,种了再砍”的怪圈。随着天然橡胶价格连年低迷,海南农垦橡胶生产成本长期倒挂,每生产1吨干胶一度要倒赔五六千元,“一胶独大”独木难支。

作为海南农垦的“长子”,海胶集团近年来淘汰落后胶园,高标准推进200万亩核心胶园建设;调整橡胶加工布局,将87家橡胶加工厂整合为13家加工分公司,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加工年产能已超32万吨,橡胶加工成本同比下降7.96%。

据海胶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还在云南成立子公司和加工厂,实现对12万吨橡胶资源的控制;将橡胶产业重心向橡胶高产区转移,到自然条件更好、产量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更便宜的老挝、缅甸等国家种植橡胶,转移产能。

该集团还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橡胶园、加工厂及乳胶企业合作并购,目前已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10余家境外公司经营。从今年起,海南农垦天然橡胶控制量每年超过240万吨,成为全球植胶面积最大的企业。

“一胶独大”困境正在破解,海南农垦同时推进资源整合,布局特色产业。

长期以来,胡椒、芒果、茶业等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处于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链短的状态。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海南农垦大刀阔斧地进行资产重组。海南农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思涛介绍,3年来,整合重组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企业,陆续成立果业、茶业、胡椒、畜牧、实业等专业化公司,形成“专业化运营、集团化管控、一体化运作”的营运格局,实现从单一、分散生产经营环节向全产业链、价值链经营。

2017年,海南农垦下属农场公司首次全部盈利,2016年亏损严重的八一、南金、乌石农场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190%、120%、120%,成为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