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赣江中央白鹭洲的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12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对于一个在原址上连续办学历史近800年的学校而言,40年转瞬即逝。但改革开放40年,却留下了辉煌印记。位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中学,保留了“文章节义”的书院教育基因,同时把握时代机遇,让融汇古今的办学理念在新的教学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新华社南昌12月8日电 题:白鹭洲中学40年:书院教育的时代探索

新华社记者高一伟

学生们在白鹭洲中学的操场上运动(1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对于一个在原址上连续办学历史近800年的学校而言,40年转瞬即逝。但改革开放40年,却留下了辉煌印记。位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中学,保留了“文章节义”的书院教育基因,同时把握时代机遇,让融汇古今的办学理念在新的教学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章节义 文化育人

“白鹭洲中学的前身是公元1241年创建的白鹭洲书院,而白鹭洲书院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母校。”白鹭洲书院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七年级学生梅子妍说。

学生们在白鹭洲中学的操场上运动(12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所谓“文章”,是指这里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齐整的文学家阵容;而“节义”,则是指此处多刚正义烈之士,尤其唐宋以后,在朝代更替之际,多忠君爱国之士。“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崇尚气节,建功立业’,与白鹭洲书院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梅子妍说。

位于赣江中央白鹭洲的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12月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为后世敬仰。

白鹭洲中学团委书记谢磊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理念,突出气节教育、立志报国教育,“学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便是参观白鹭洲书院,感知书院教育的历史,了解庐陵文化先贤和吉安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

外教老师在给白鹭洲中学国际班的学生们上课(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为了保护好白鹭洲书院,2013年,当地政府将白鹭洲中学部分教学楼同白鹭洲书院的遗存合并,成立了白鹭洲书院博物馆。

“博物馆依托中学,正在进行很多有益尝试。”白鹭洲书院博物馆馆长刘黎霞介绍,除了开展“小小讲解员”的培训,“祭孔”仪式和庐陵文化讲坛也在筹划,“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庐陵文化和书院文化。”

“通桥、联网、跨城”

白鹭洲地处赣水之央,为一梭形绿洲。“一林蕉雨分窗绿,四面书灯映水红”,优雅的学习环境使白鹭洲中学成为学子求学成才的向往之处。

这是位于白鹭洲中学城南校区的教学楼(12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不过,由于白鹭洲四面环水,在1987年白鹭洲大桥建成通车以前,出入学校只有依靠撑篙划船。

“即便交通如此不便,白鹭洲中学也从未间断办学。”白鹭洲中学校长王跃平说,改革开放40年间,学校建设完成了“通桥、联网、跨城”,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白鹭洲中学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学校组织各学科老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学校自建的网络平台了解校内外的教学信息与学术动态,通过校园网站掌握学生学习及思想反馈情况,修正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白鹭洲书院一景(12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如今互联网这么便捷发达,放在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啊!”学校负责电教设备维护和网络培训的刘征宇老师回顾在校工作20多年的变化,不禁感慨道,从粉笔手写到多媒体教学,从幻灯机到一体机,从电话拨号上网到校园无线网络全天候全覆盖,信息化为白鹭洲中学插上了通向远方和未来的“翅膀”。

在学校办公室主任龙强看来,白鹭洲中学的建设,也与当地城市化进程紧密联系。“让白鹭洲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岸’,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起点。”

龙强介绍,为扩大白鹭洲中学良好的品牌效益和教育优势,满足更多学子在白鹭洲中学读书的心愿,2010年,白鹭洲中学新校区在吉安城南新区开工建设,2013年9月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白鹭洲中学的学生们从文天祥的雕塑前走过(1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兼容并蓄 开放包容

在白鹭洲书院的中山院门前,有一副别有深意的对联:“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据刘黎霞介绍,这副对联集中体现了白鹭洲书院的办学理念:既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灵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上联告诫学生应如大鹏展翅,志向高远,不随波逐流。下联要求学生为文治学应灵活机敏,无分流派,兼容并蓄,汇涓涓细流入江河。”刘黎霞说。

白鹭洲中学的学生们在进行朗诵比赛(12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王跃平说,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思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师生走出国门,开展中外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为了让更多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生圆梦,实现个性化成长,学校与中教国际交流中心合作,于2012年9月开设高中国际班。

白鹭洲中学内景(1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除了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中外融合,白鹭洲中学还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在专业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倾注心力。“一看到课程表,我就知道老师很用心。”在艺术特长班就读声乐专业高一年级的刘静仪欣喜地发现,班里为她个性化安排好文化课和艺术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和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鹭洲中学副校长肖小山说,对有特殊天赋和学习兴趣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培养。

白鹭洲中学的学生们在学校的走廊内学习、交谈(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