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柳产汽车”在车市被冠以“神车”称号。其中的“五菱”更是以网红姿态存在,被网友笑称:能拉人、能装羊、能漂移、能涉水……从1985年开始,“五菱”已生产超过1800万辆汽车。

从第一辆“柳江牌”汽车诞生,到如今拥有4大整车巨头落户,汽车拉着偏居西部一隅的柳州市大步前进。如今,柳州全市汽车年产量超过250万辆,居全国第三。这个产量,相当于柳州市区每人每年生产1.25辆汽车。一座西部城市,何以能在车市缔造“神话”?

这要从柳州“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中寻找根由。以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历程为例,在合资之前,柳州五菱汽车公司当时的生产能力不足10万辆,发展面临资金、技术等严重制约。按照“不求拥有、但求所在”理念,在2002年成立了“中中外”合作的上汽通用五菱,开创了中国车企与外资合作新模式。

日前,在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整车工厂总监覃裕安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正在下线的五菱旗下新能源产品,“新能源系列产品打破传统的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去中心化、去边界条件、体验式研发、体验式营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政企联动、生态建设等关键词都是它们身上的标签。它们创造性地打造了‘城市出行新物种’,好用、好玩、好看的产品属性,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的诸多痛点。”2017年8月至今,宝骏E100在柳州的销量已超过2.4万辆,成为柳州市代表新能源文化所独有的“城市名片”。

同样,在东风柳州汽车公司柳东乘用车基地,每小时下线汽车65辆,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东风柳汽乘用车事业部部长刘小平说:“公司新品七座MPV(多功能乘用车),2016年7月底刚一上市,月销量就已近1万辆。”

“数据背后蕴含深意,表现的是柳州车企深厚的工业底蕴和雄厚的技术积累。”柳州市工信委主任覃东林介绍,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整车企业紧盯国内乘用车市场格局变化,继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推动柳州汽车产品向中高档次多元化结构升级。

更让柳州汽车人自豪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中国微车噪声提案2015年成功写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中国车企首次改写欧洲汽车标准。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使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经济‘升级换挡’。”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柳州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动力转换,打造产业供给“升级版”。

柳州加大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为柳州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不竭动力。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2017年投产,挂“五菱”商标的汽车在海外制造。“为什么我们的车能走出去?因为我们的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总经理练朝春说。

“柳州汽车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科学的定位和创新创造出的大众需求。”覃东林说,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例,凭借2000多人的科研攻关团队,企业不断进行产品革新,目前该企业正在实施的整车研发项目就有94个,产品平均开放周期只要16个月。

据悉,按照规划,柳州力争到2020年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3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