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我们这一代一出生就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作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彝族人,我所见证和经历的改革开放和大家有所不同。

上世纪80年代,我们住在悬崖顶上的缓坡地段,放眼望去,四周除了山还是山。那时,老家的人们封闭僵化,几乎不与外界交流,也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变化。房子大部分是茅草屋,人们席地而坐、围盆而食,不爱干净、不讲卫生属于常态。村民迷信愚昧,用毕摩驱鬼做法事来代替吃药就医,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被定娃娃亲,舅表亲等包办婚姻和近亲结婚,躺在路边喝酒、赌博等好吃懒做现象很普遍。生产力极其落后,近似于刀耕火种的粗放型农耕占据了主要的生产方式,土豆、玉米、荞麦占据了我童年时期的整个记忆,小时候我们肚子圆鼓鼓的,就和现在有些非洲国家的孩子一样。后来我才知道不是因为我们吃撑了,而是严重的营养不良。那时,哪里曾奢望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会有五彩缤纷的一天。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家发生的变化已经超出了我童年梦里无数次对家乡未来的想象。在党和政府精准脱贫政策的帮扶下,一座座具有浓郁彝族风情的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依山盘旋,还有村卫生室、一村一幼等等保障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逐渐朝着新的更好方向发展。父老乡亲们也在从事“彝家乐”、民宿、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腰包越来越鼓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改革开放以来,如果问我什么对我的家庭做了一个阶段性的划分,我想那肯定是房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茅草屋到九十年代的土墙瓦屋,从本世纪初的砖瓦平房再到现今的小楼房。曾经,我们一家人挤在不到40平米的茅草屋中,躺在用几块板子搭起来的床上面,有时可以透过茅草屋顶的缝隙看星空。遇到刮风下雨天,半夜还需要扯墙上的草去补屋顶的洞,那种冬天透风、雨天漏雨的生活是我懵懂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体会。

随着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彝族地区的帮扶力度,我的家庭也从悬崖上的缓坡地搬到了河谷带的马路边,房子也在几经升级后变成了小楼房。2018年的5月,父亲看着新房,眼里含着泪水说到:“活了60多年,从来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够过上楼上楼下的生活,感谢共产党”。

贫穷曾阻挡了老家人们放眼望世界的视野,禁锢了彝家学子走出大山的双脚。当年我生活的那个乡,同年级同学一共19人,读初中的只有2人,读高中和大学的就我1人。曾经我们上学,早上要走5公里近60度的陡峭山路才能到学校;中午只能啃着冰冷坚硬的荞麦粑,透过围墙,总是偷偷去闻乡政府的孩子们享用的香喷喷的大米饭香味。放学后,就一路沿着山路割一筐猪草回去喂猪。家人为了供我读书,春季上山采竹笋、夏季进山挖重楼、冬季下河背河沙,父母手上长满了老茧,指甲缝里是已经渗透到肉里洗不掉的泥垢。后来,我以全县彝族考生第2名的成绩考上了乐山市第一中学。正当我为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一筹莫展时,政府知道我家庭贫困、成绩优秀,推荐我到成都双流棠湖中学“宏志班”免费读高中,每月国家还发300元的生活费。2006年,我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人防定向生,完全没有学费。那种贫穷下走出来的心酸是城里同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的。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曾经一排土坯房的乡小学已经变成了四栋楼房,教室、宿舍、操场、食堂、澡堂样样齐全,学生们再也不用来回于山路,也不需要再啃着冰冷的荞麦粑偷偷去羡慕大米饭的香。同时,免费义务教育、“9+3”、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各种减免费用等政策红利的落地落实,让那个总人口不到200人的村民小组,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县城接受小学和中学的人数有12人,在外接受大学教育的就有4人,朗朗读书声响彻了山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像我一样的贫困彝家学子走出大山的机会,是党给我们插上了一双双飞跃大山的翅膀。

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昭觉县视察,那个月,我的微信朋友圈全部被彝族好友关于习总书记在凉山视察的各种视频和信息刷了屏,大家自发的写了习总书记“卡沙沙”、共产党“瓦几瓦”、社会主义“瓦几瓦”的话。“卡沙沙”在彝族语中是非常感谢的意思,“瓦几瓦”是非常好的意思。

“卡沙沙”、“瓦几瓦”的感恩语,是我们发自内心对党和政府最质朴的感恩,也并将化作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曾经我们一步跨千年,今朝我们跑步奔小康。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彝族地区之行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继往开来,努力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瓦几瓦”!

(作者单位:农工党自贡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