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村民们都会到村里的永联小镇中散步。这里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处处精雕细琢,犹如一幅江南水墨画。
事实上,在长江滩涂围垦建立的永联村曾是张家港最小、最穷的“角落”。上世纪80年代,永联村以工业化为牵引,通过发展钢铁产业提振经济,带动城镇化建设。如今,当地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建设田园风情小镇,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
永联村是张家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40年间,张家港GDP总量由1978年的3.2亿元增至2017年的2606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8.7%,综合实力连续13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三甲。张家港也是全国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先后荣获20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这个苏南小城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用张家港人的话说,这一切都来自改革开放铸就的“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改革开放造就“张家港精神”
今年83岁的秦振华至今觉得很幸运,能在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赶上两次重大机遇。
第一次是在1978年,恰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秦振华出任杨舍镇党委书记,一干就是14年,把一个落后的乡镇,变成了苏州的“明星乡镇”。
第二次是在1992年,正值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秦振华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干了6年,创造了许多“第一次”,也成功书写了“张家港精神”。
1978年的杨舍镇,镇区面积狭小,房屋破旧,环境脏乱,镇办企业几乎是空白,在苏州排名倒数第一。为改变落后的面貌,秦振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率先大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外贸工业,并着力加强环境和民生改善,使杨舍镇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文明卫生镇。
“张家港是硬碰硬实干出来的,干工作就要样样争第一,争第一就是要敢想敢做,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好头。”秦振华说。
20世纪80年代的张家港被称为“穷沙洲”。由常熟和江阴10多个小乡镇组成的沙洲县,长期在苏南地区经济垫底。
1992年元月,56岁的秦振华在接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上,就喊出了“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的口号。
这个口号一喊出,就有人觉得秦振华“闯祸”了。但当时的秦振华决定“背水一战,没留一点后路”。
“我把官帽子一直拎在手上,奋不顾身向前冲,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鼓励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处腐败者,大胆激励开拓者,打响了三个硬仗。”他回忆道。
第一个硬仗,160天让长江边的一片芦苇滩变成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码头。短短9个月,建成了国家级保税区;第二个硬仗,全力实施港口工业城市发展战略。120多个大项目纷至沓来,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大公司落户;第三个硬仗,率先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建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的张杨公路,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步行街……
11月26日,在党中央公布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中,秦振华名列其中。
不变的传承
1995年10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从此,“张家港精神”传遍全国,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三大法宝”之一。
22年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重回张家港。作为文明城市的“老典型”,张家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最主要的经验就是“一代代人持续抓下去”。
张家港早有惯例,市委书记同时兼任市文明委主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抓卫生环境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城乡一体文明创建到提升城市品质、培育创建文明品牌,市委书记更换多次,但“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抓”的传统从没有改变。
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规矩;在乡镇绩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到50%……
数十年来,依托文明城市创建这一载体,张家港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品格和独特气质。
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背后,是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模式:从2012年起,张家港在全国率先开展“志愿服务伙伴计划”,推出《志愿者礼遇办法》,通过多种方式找到了志愿服务常态化路径;在全国首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均等;在全国首创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从阅读环境、阅读设施、阅读成效等方面,将“书香城市”以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形式体现出来……
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县域样本
从1993年起,张家港就实行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铁腕关停70多家污染企业。“有污染的项目,就是出金子我们也不要。”秦振华说。
这个口号到现在依然适用。张家港“第一桶金”来自乡镇企业,但随着发展,“分散、低效、高耗、污染”等缺陷逐渐显现,原先的“亮点”变成了“痛点”。
对此,张家港向积存多年的顽症痼疾开刀:整体关停了东沙化工区,转型目标直指生态环保;坚决取缔了香山化工品原材料交易市场,改变为文创业态……
张家港市环保局副局长邹建忠说,10多年间,先后否决各类污染项目600多个,关停“两高一低”企业500多家。
通过治污减排、生态建设等多项努力,张家港市环境质量整体改善。2016年获评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生态文明奖”,2017年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殷乐在张家港调研报告中指出,“张家港市的成长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是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一个县域样本”。
无论是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还是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人”始终都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决定性因素。
2017年初,张家港在江苏省内率先出台干部容错免责机制,为出于公心、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党员干部“撑腰”,并同步出台了考核方案,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张家港精神”始终成为全市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实习生 王康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