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因港而立、因工而强,是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从上世纪的“老三样”(三环锁、北极星钟表、飞轮罐头)风靡全国,到如今的大飞机紧固件、“蓝鲸一号”钻井平台、万华MDI惊艳全球……这座海滨城市正快步崛起成为我国制造业版图上的高地。

从年产值27.5亿元到成功跨越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台阶,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工业产值逐年跃升,工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前列。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居山东省首位,其中制造业占比超过九成。烟台也以全国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工业转型升级和稳增长成效明显市”。曾担任烟台冰轮塑业公司总经理、今年65岁的烟台市退休劳模谢永顾,1970年参加工作,从钳工、车间班长到公司总经理,亲历并见证了烟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他感慨地说:“改革开放40年,烟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烟台制造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制造业是烟台城市发展的根基,做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是加快烟台制造迈向智造的关键。 

谢永顾对烟台改革开放的三个历史节点印象深刻: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烟台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烟台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8年,烟台被列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

1984年,中央正式确定烟台等14城市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从此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烟台制造业顺势而为,抓住国家扩大开放重大历史机遇,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释放烟台优势。

1984年11月,烟台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烟台香港彩色摄影公司成立。1987年7月,汉高乐泰(中国)公司落户,成为烟台市第一个世界500强项目。2005年7月份,烟台与韩国大宇造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后,相继引进中集来福士、巨涛重工等大型企业,烟台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的框架初步构建……

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烟台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起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支柱产业,培育起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从1984年引进第一笔外资算起,截至2017年底,共有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烟台投资,其中制造业企业80家。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包括烟台在内的16个城市开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2015年至2017年,烟台在工业领域实施了壮大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行业及企业的“双百千”工程,在工业企业推行产品加“芯”、设计借“云”、生产添“智”、管理到“端”、营销上“网”等10种信息化应用模式,全市工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2018年,烟台又站在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节点上。今年以来,烟台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行业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融合发展能力强、持续发展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综合实力强的制造业强市。2018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0亿元、利润221亿元,总量均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谢永顾感叹说:“紧紧跟随改革开放40年来的脚步,烟台一路稳健走来,在新起点上也定会实现新一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