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绿色意识逐年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积极推动绿色变革。踏准“技术创新”节奏,比亚迪积极推动自主研发和新兴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也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市场竞争让企业有了生存压力,从而形成创新求变的强大动力。充分竞争的营商环境是改革开放带给比亚迪最好的礼物,使得比亚迪连续3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

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圳春潮涌动,王传福在此时辞职下海来到深圳。王传福说,开放的思想、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涌向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自己正是其中一员。

多年来,王传福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带领比亚迪在电池、电子、乘用车、商用车和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及整车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具备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储能电池等领域,形成完整的电池产业链,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商。除新能源车和轨道交通外,电池产品广泛用于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

在电子领域,凭借材料、产品研发能力,自动化设备开发和应用能力,以及加工制造能力,比亚迪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商,可提供包括设计、研发、制造、物流及售后等“一站式”服务,并在移动终端结构件、金属及塑胶结构件、3D玻璃及陶瓷结构件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同样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新能源车产品系列,涵盖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环卫车等七大常规领域和仓储、港口、机场、矿山专用车辆四大特殊领域,实现全领域覆盖。

发奋图强实现“报国梦”

“技术首先要为战略服务,其次才为产品服务。正因为有了技术,比亚迪才能真正把握大方向。”王传福称,自己首先是一个工程师,然后才是一个企业家,“技术帮助比亚迪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形成更长远的战略布局”。

近期,比亚迪再次布局前沿技术,设立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动力电池工厂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该工厂采用比亚迪第六代动力电池生产线,2019年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工厂的生产由近百个机器人、MES信息化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等完成,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各国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已经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大爆发。”王传福表示,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销量占比由2011年的0.03%上升至2017年的2.69%,中国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随着比亚迪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王传福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创业之初“求生存”变为今天的“梦想以产业报国”。他说:“希望比亚迪能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产业报国,努力走在全球的前面。”

数据佐证发展。截至今年9月份,比亚迪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4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超过1.5万项,把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天,比亚迪电动车的足迹已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份至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超过13万辆,同比增长超90%;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超5000辆,新能源重卡首次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王传福的梦想已初步实现。

构筑绿色为城市造福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标。面对空气污染和城市拥堵难题,比亚迪给出了答案:由新能源车和轨道交通共同构筑绿色大交通。

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2011年,比亚迪创新性地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出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优先采用低碳环保的电动车,减少城市尾气污染。同年,深圳将800辆比亚迪纯电动巴士投放运行,至2017年底已推广各类纯电动巴士超过1.6万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巴士电动化的城市。

如今,深圳已成为全球纯电动出租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今年7月份,全球首批500辆纯电动智能渣土车在深圳开启规模化示范运营,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重卡向绿色交通转变。未来几年,深圳还将把全市超过1万辆渣土车全部置换成电动车。

在比亚迪企业所在的深圳市坪山区,空气清新、环境宜人。2017年,该区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30.8微克下降至29.6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优良率达91.8%。这既有自然资源禀赋的原因,也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努力成果。

在轨道交通方面,比亚迪提供的分析报告称,面对交通拥堵,摆在许多城市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建设一个以车为中心的“车轮上的城市”,还是建一个以轨道为中心的“轨道上的城市”?比亚迪看好东京的轨道模式。东京都市圈人口数量超过3500万,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都市之一,正是因为有了便利的轨道交通,让人们的出行更便捷。相关数据显示,90%的东京人在工作日出行一般选择轨道交通,私家车主要在周末用,大家也不在同一时间点集中出行,因而有效减少了城市拥堵。

“国内大城市的拥堵不是堵在‘主动脉’,而是堵在‘微循环’。”王传福说,很多城市虽然有地铁,但地铁难以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城市需要不同运量、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协同发展,需要打造大、中、小运量匹配的轨道交通网络,而这正是比亚迪开发中运量和小运量轨道交通产品的重要原因。

2016年10月份,比亚迪发布跨座式单轨“云轨”,正式宣布进军轨道交通产业。“云轨”属于中运量的轨道交通,轨道可架设在绿化带上低空运行,而且造价仅为地铁的五分之一。王传福说:“比亚迪可以利用中运量和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在空中打造一张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500米就有一个轨道交通口。这样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将可以更为有序、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