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3日第1版截图

眼下的八桂大地,随处可以感受到开放开发迸发的勃勃生机、激起的创新发展热潮。

10年,注入国家动力,北部湾跃腾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后起之秀

没有站台,3条铁轨,一边是站务用平房,另一边是集装箱搭起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办理中心”。钦州港东站,广西最年轻的铁路货运车站,繁忙而有序。

“2015年设站,以前只是一块荒地,两边都是海水,一年也开不出几列车,只留两个人值班。自去年9月28日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开行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共开出上行班列248列、下行班列433列,云贵川渝各省市都有。”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站站长黄光辉告诉记者。站虽小,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的却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上所有列车的在途、发货信息,比如蓉欧、渝新欧、陇桂新等班列,大半个中国赫然在望。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货物运量大增,钦州港东站的运输能力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一期扩容正在加紧建设,将有两条专用线伸入钦州保税港码头,集装箱货物不必再用汽车转运,真正打通铁海联运的“最后一公里”……

距黄光辉不远,在钦州港码头管着岸边桥吊操作的“80后”曾绍猛,只用一个字形容着自己的现在:忙!10年前,钦州保税港区获批设立,生长在南宁市的他大学毕业后果断跑来钦州,虽然第一眼看到的只是简陋狭小的传统散装货港,他依然难掩兴奋和自豪:“这可是我们广西的第一个保税港!”

从一线操作手到机械副队长,这些年,曾绍猛随着钦州保税港一起快速成长。小码头延伸,一眼望不到头了;岸边桥吊从2台变成8台,每班出勤工人从10多人变成上百人。而这座上世纪90年代由钦州百姓集资建设的港口,2017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76.9万标箱,今年1至9月同比更增三成。全球排名前20的船运公司已有11家进驻,有22条国际班轮航线通往新加坡、越南、泰国、日本、南非等地,18条通达国内沿海各大港。“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良机,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打通铁海联运,把钦州港建设成为南向通道的重要港口。”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说。

快速扩容、繁忙的钦州港区是北部湾港乃至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缩影。站在热火朝天的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处港区,北部湾港崛起成为亿吨大港的咚咚脚步仿佛清晰可闻。201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已达2.19亿吨。从这里起航,可以抵达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

以港口为龙头,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的北部湾经济区腾跃而起,已成我国沿海经济后起之秀。从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起,注入国家动力的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领跑广西,2017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区将近一半。广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去年达572.1亿美元,已名列全国第十三位。

15年,“南宁渠道”实效显现,壮大国际“朋友圈”

11月6日,江西游客袁燕成了今年在广西东兴口岸出入境的第1000万名旅客,这是该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庆祝仪式很隆重:在中越交界的北仑河中越友谊大桥上,东兴市市长陈建林、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代表团团长陈德斌和越南芒街市人民委员会主席武文京一齐向袁燕祝贺。岸上,“两国一市”的边民互市贸易区生意红火;川流不息的河中货船、路上货车,做的全是“跨国生意”。

陈建林说,东兴和芒街两地政府间每月都有互访,联合打造旅游景区、携手开展宣传推广等活动,发展出“两国一城”全域旅游的新模式。最近,双方还一起与内蒙古满洲里市、俄罗斯赤塔市签约合作,促进旅游、商贸合作,创建新颖的“三国四市”友城关系。

在京族聚居的东兴江平镇城北社区,说起中越边民间的来往,居民们告诉记者:“我们经常互相邀请,赶圩对歌、弹奏独弦琴。”

钦州学院前几天刚和泰国一家学校签约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这已是该院建立的第七处海外实训基地,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这样的“外向度”,显然高过多数大学。“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北部湾工作,需要更熟悉周边各国文化与国情。”学院党委书记赵君说。钦州学院重点打造的7个学科全都围绕着海洋经济;学院大门口矗立着新落成的国际交流中心,有500多名来自东盟各国的留学生正在学习,到年底还会增加到800多名。

众多对外开放平台中,最受关注的是那朵美丽的“朱槿花”——在南宁,问起中国—东盟博览会,人人都会准确无误地将你引向南宁国际会展中心。2004年至2018年,东博会在这里成功举办15届,已经形成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独具特色的“南宁渠道”,也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一张最亮丽名片。

“东博会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政策、信息、项目、机制等多方面支持,使广西从西南边陲一跃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如果说开发开放是广西经济崛起的‘助推器’,东博会就是一个重要引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用数字概括变化:2004年至201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82.9亿元增长到1890.9亿元,年均增长27.2%……15年来,广西的国际“朋友圈”也在迅速扩大: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6个东盟国家已在南宁设立领事馆,广西与东盟缔结的友好城市数量也从1对增加到了54对。

两千载开放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珠还合浦”终有时

不到广西的人,很难明白,一声“开放开发”的号角,能够在八桂大地唤起多少激情,凝聚多么巨大的能量。

2000多年前,与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走通陆上丝绸之路同时,北部湾畔的广西合浦也已是帆樯林立的枢纽。中国的海船已从这里启程,贴岸航行,经南海抵达印度、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器物交换罗马玻璃、印度串饰、波斯陶瓶。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众多留着清晰舶来品标记的珍贵文物都是见证;考古已经发现的7000余座被合浦人当作“岭头”的汉墓,更让人们惊叹这座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曾是多么繁华。

2000多年前的码头早已湮寂,而构建向海经济、开放带动发展的基因,却如拍岸潮汐,一直搏动在壮乡儿女的血脉深处。“坐拥1600多公里海岸线,拥抱海洋是广西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然说。

“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3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开放发展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嗣后,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要求广西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正像最强劲的号角,吹奏出广西大变革的新旋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广西的新时代开放发展,需要内聚外合、纵横联动,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见更大实效。南向,办好东博会,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北联,加强与中部西部各省市合作,让“一带”与“一路”连接贯通;东融,主动融入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借力加快发展;西合,深度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开拓新兴市场。

开放总与改革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理念开放,才能抓住机遇、用好平台,走出发展新天地。

如今的广西,有不少开放发展、腾飞跨越的传奇——

北部湾经济区后来居上,同城化、商事制度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稳居西部省区市前列;

开创了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而广受关注;

农业占主导的贵港市“无中生有”,瞄准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产业,硬是靠着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打造起了广西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

……

“除了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交通顺畅,打动我们的,还有招商引资时的周到服务和地方政府展现出的开拓精神和开放胸襟。”从“不知道贵港在哪儿”到将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从外地搬来,华奥汽车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王健给出了选择广西的理由。

苍苍八桂,铿锵前行。从“边关要塞”“交通末梢”到开放前沿、运输枢纽、旅游热地,广西大范围改革开放起步不早,却适逢其会。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3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