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00后”:让英雄之气贯注青春之我

在单兵战术基础训练中,“00后”新学员冉江鄂忍着胳膊肘刚刚结痂又被磨破的钻心疼痛,拼尽全力匍匐向前。李璐摄

夕阳西下,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器械场上,一群年轻的“00后”新学员正在进行单杠练习。

“20、21、22……”耳畔传来一阵响亮的数数声,学员们正在进行引体向上比赛。原本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器械训练,由于其中一个班的学员练得“太嗨”,相邻一个班不甘示弱,两个班由此较上了劲。双方约定,战士学员和青年学员各派一名代表,进行捉对比拼,训练场一下子沸腾了。

一股股不服输、嗷嗷叫、敢比拼的劲头,化作军人特有的血性虎气,成为“00后”新学员敢于挑战、敢于冲锋的精神支撑。

看到学员寄回的照片,家人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来信

“丢掉幻想、准备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磨砺青春洗娇气、严训苦练比士气”……报到第一天,曾有“学霸”之称、超出高考重点院校分数线150多分的杨锦全,看到学院主干道上的灯箱和宿舍楼前悬挂的标语,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

“都说上军校就捧上了‘铁饭碗’。然而,当我走进校园,仰望那高耸云天的防空导弹,凝视那傲然挺立的火箭炮,我似乎懂得了军人的使命和责任。”杨锦全说。

与杨锦全有着类似想法的“00后”新学员不在少数。开学不久,该学院一份关于新学员的思想调查报告显示,青年学员中超出重点线50分以上的高达30%,战士学员中7成以上是大学生入伍后考入军校的;学员入学入伍动机五花八门,半数以上是因为向往军营,也有的是因为毕业分配不用愁,有的表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还有的说是满足家长意愿……

座谈会上,该学院领导说:新学员有点五彩斑斓的想法,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关键是要纯洁他们的从军初心,把打仗意识刻到骨子里。

“军人生来为打仗。打仗靠什么?靠的就是那么一股子气……”

“敢于直面强敌,是军人的战斗品质;敢于冲锋陷阵,是军人的战斗姿态……”

开学第二周的党团活动日,一批肩扛将校军衔的特约嘉宾走进各个新学员班,和学员们亲切地拉起了家常——这是学院专门为各新学员班配备的成长导师。

初心提纯擦亮,激情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入学初,学员陈海涛军事体育基础薄弱,感到非常吃力,一度存在畏难情绪。担任成长导师的兵器工程教研室副教授孙吉红,围绕“军校学员需要什么样的精气神”,让大家畅所欲言。陈海涛把自己的纠结一股脑倒了出来,问号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被慢慢拉直。新训结束,他以6个单项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入学入伍训练验收考核。

家人看到他寄回的照片,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来信:“皮肤虽然晒得黝黑,但拳头是紧握的、眼神是坚毅的、胸膛是挺拔的,身上多了一种军人的味道……”

看到一个个倔强的背影,教练班长日记本上写下的全是励志的句子

拿到野外拉练计划的那一刻,“00后”新学员李鸿飞倒吸了一口凉气:摩托化行军至陌生地域,8天完成数百公里负重行军,期间还要穿插完成9个战术课目、9个政工课目演练。

“不是说拉练就是走路练脚板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战术情况?”想到即将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环境,李鸿飞心里有点忐忑。

“战斗精神必须在战斗中锤炼,只有走进战火,才能铸就钢铁脊梁。”二大队政委耿涛的一番战斗动员,让李鸿飞攥紧了拳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前方发现疑似染毒地带,所有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快速通过染毒地带!”正当队伍在山间小道行进时,指挥员忽然发出指令。李鸿飞迅速戴上防毒面具,一路狂奔,穿过了染毒地带。

摘下防毒面具,满头大汗的李鸿飞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又骤然响起,他迅速就地卧倒。

“注意,前方有不明武装人员袭扰,尖刀班利用有利地形,击溃来犯之敌!”李鸿飞随同几名战友迅速匍匐前进至“敌”后方,全然不顾崎岖不平的路面磨破了胳膊和膝盖。

硝烟散尽,看着疲惫不堪的学员,教员没有丝毫“手软”,战术情况再次出现:经过连续战斗,尖刀班2人“受伤”,1人“牺牲”,战斗士气受挫,请指挥员临机处置。

突如其来的战场动员,让李鸿飞有点发蒙。他调整一下情绪,高声说:“保家卫国是军人最高的职责,只要手握钢枪,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血战到底。”说完,李鸿飞感到热血奔涌。

战场救护、夜间急行军、防敌临空侦查……一个课目接着一个课目,战斗打了一场又一场,许多学员眼睛里布满血丝,泥水汗水沾满了迷彩服。

“还能不能坚持?”

“能!”

最后一天,5公里武装奔袭路上,负责人员收拢的教练班长吕远东看到新学员李泓逸两腿发软,沉重的背囊几乎将腰压成了弧形,好心劝他到收容车上休息。李泓逸用尽力气几乎是吼着朝他喊:“别管我,我一定能跑到终点!”

“谁说他们不能吃苦?谁说他们意志不强?只要因势利导,年轻的血管里,同样可以生长出冲锋的血性因子!”看着一个个倔强的背影,吕远东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听着英雄的故事,新学员们写的思想汇报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该学院85届学员黄喜良,毕业时坚决申请到云南前线。在一次战斗中,他和一名战士在12分钟内搬运了一吨多重的炮弹,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3岁。

在抗美援越战争中,教员周启国的左臂和右眼球被炸掉,仍然坚持重返阵地继续战斗,被誉为“红心骨头硬的人”……

走进历史的天空,驻足在英模事迹的展板前,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学员们的思绪仿佛被拉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

抚摸着左胳膊肘上的伤疤,学员刘宇星羞愧得满脸通红。参加低姿匍匐训练时,由于没有掌握好技巧,胳膊肘被磨得掉皮流血,疼得他一见铁丝网就犯怵。

走出院史馆,刘宇星一路沉默不语。一旁的教练班长张彪看到后,和他闲聊起来:“有一年,学院组织我们参加抗洪抢险,几天几夜没合眼,有的战友累得躺在泥坑里就睡着了……”

在新老学员交流会上,老学员孙乐嵩讲述了自己参加陆军“百连万人”新条令比武活动的难忘经历:在参加5公里武装越野时,由于身体忽然不适,孙乐嵩咬牙跑到终点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问“我达到良好没有?”

“同样是豆蔻年华,他们为什么就能成为铁血战士?”想着身边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刘宇星的心里泛起了丝丝涟漪。入夜,躺在床上,咀嚼英雄的故事,刘宇星把所有的消极情绪抛到了脑后。

由于刘宇星的体能基础薄弱,他采取最笨的办法:别人吊杠练习1分钟,他就吊2分钟,手被磨破了,简单包扎后继续吊杠;别人战术匍匐1次,他就来回爬3次,胳膊浸出了血也不放弃;别人据枪练习击发5次,他就反复练习10次……

“真正的热血男儿,必定感恩军营的锻炼成长……”夜晚,刘宇星一边哼着军歌,一边写着思想汇报:“要想能打仗,哪能不掉几块肉?要想打胜仗,哪能不脱几层皮?只要咬紧牙关、敢于战斗,我们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