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水乡嘉善发生了大变化。
2013年,浙江省嘉善县被列为我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承担起探索县域发展新途径、破解率先发展遇到的难题和共性问题的重任。按照《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发展改革方案》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嘉善示范点建设任务,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8年上半年,嘉善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4亿元、增长3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4.2亿元,增长1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7%。
“无中生有”是浙江诸多县域的拿手绝活,嘉善也不例外。没有资源优势,嘉善却成了木业大县。但嘉善人看到了繁荣之下的隐忧:区域面积狭小和平川水网的劣势凸显,资源要素短缺和环境容量承受能力有限等瓶颈出现,产业一直“蜷缩”在价值链底端……
2003年7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八八战略”出台,其中一条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嘉善开始了产业结构的漂亮转身。在干窑镇新泾港边,传统木业和水泥业生产企业已不见踪影,一个集现代化农业园区、农村电商、民宿为一体的新家园正在成长。干窑全镇都被带动,在“低小散”产业腾退、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机器人特色小镇”已经签约10多个项目。
干窑镇长丰村5家混凝土管桩企业腾退后,整合成一家企业入驻市镇工业园区,引进最先进的管桩生产线,用地减少三分之二,产能却大幅增加。当地一方面地毯式开展低端行业整治,另一方面对优质的传统产业“不抛弃不放弃”,推动分散企业向园区集聚。
“城乡一体化”在嘉善有着生动的实践。比如,孩子上学不用考虑择校,因为全域学校“零差距”、城乡师资“零差距”;老人在家不愁没人照料,全县居家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出门看病也不用跑远,因为“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家门口就有名医……
公共服务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物理变化”显而易见,“化学变化”也悄然发生。在全国有名的“小城市”姚庄,“农房集聚”已经推行近10年,曾分散在各村的9000多户人家,到今年底将有累计近6000户住在农民新社区“桃园新邨”。体育馆、文体展览中心、社会福利养老中心等“幸福工程”落地,村民生活已与城里人无异。
“不是所有农民都要变市民,也不是所有农户都要集中居住,农村不能消失而是要更强。”嘉善县农办负责人说,在城乡统筹发展道路上,嘉善保持着清醒认识:求同存异。当地连续实施“强村计划”,每年安排50亩土地指标和1200万元扶持资金,建成村级创业园、家宴中心、农贸市场等“强村项目”85个。
10多年里,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全县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番;38万户籍人口和38万外来人口共同编织美好家园梦……
嘉善人没有在成就面前停下脚步。浙江提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任务后,嘉善着力打造更加科学、更加主动、更加有力的“有为政府”。现在的嘉善,已经完成50天高效审批制度改革,率先试点零土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改革;在全省“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要求下,因地制宜突破“一窗全科受理”难题,全县列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1009项事项中,955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项目备案实现“零上门、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