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无锡11月15日讯 (记者 黄磊)13日下午,由来自中央和地方46家主流新闻媒体的55名资深编辑记者组成的采访团第二站来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记者 黄磊/摄)

>>>发展

宁做小池里的大鱼 不做大池里的小鱼

面对来自中央和各地的编辑记者,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改革开放虽是国家大事,但华西村‘不因村小而不为’华西能有今天,靠的是改革开放;因此华西的未来,更加离不开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四十年,华西村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推动改革开放,关键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把华西村的经济带上了一个新台阶。”吴协恩介绍说,1978年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2017年底交税13.56亿,增长了4811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22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9.05万元,增长了410倍,实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据了解,近十多年来,华西村以“不是要我转,而是我要转”,以及“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为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陆续关停普线、带钢、棒材,以及华强特钢等10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钢铁部分去产能150万吨,相当于原有产能的三分之一。同时关掉了两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从2013年到现在,华西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18.74亿元。

2017年,华西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利润贡献率占65%,形成“三二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再次实现“双增”——可用资金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9%,交税1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2018年1—10月份,华西完成可用资金比去年同期增7.61%,比任务数增11.09%,上交税金比去年同期增32.21%。

在谈到加强经济建设时,吴协恩表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理念。华西村现在就是围绕“三句话”做文章:一是宁做小池里的大鱼,不做大池里的小鱼;二是不以华西为世界,而以世界为华西;三是打造传统产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三轮驱动”。

“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再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经济发展到了‘1+1>2’的阶段,过去靠‘胆量’,现在靠‘胆识’;过去靠‘等政策’,现在要‘懂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快一拍、领着走,而不是慢一拍、跟着走。”吴协恩说。

>>>人才

解放思想 以人为本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吴协恩说:“新时代的华西村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很重要。我们会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去培训,送到贵州、青海等贫困地区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骨干人员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训;把干部群体送到华西设在西藏的培训基地去体验。”

同时从2017年开始,华西就正式实施“三项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通过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定岗定薪,让人员没有内外之分、让制度彰显公平公正、让大家得到一视同仁。

吴协恩说:“作为人才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服务和担当。所谓‘服务’,就是要给他们打‘下手’、当‘保姆’、做‘店小二’,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谓‘担当’,就是要给他们成长空间、给他们创业环境、给他们施展平台,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曲折的时候,要为他们‘遮风挡雨’,哪怕有的时候他们出现一点失误和差错,也要容错。像华西实行‘期权制’‘合伙人制’,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

吴协恩坦言:“过去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现在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华西企业高管中39%、中层干部中59%、员工队伍中超过92%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华西村文体活动中心里有会场、电影院、健身房、运动场馆等。 (中国网记者 黄磊/摄)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