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厦门与深圳、珠海、汕头一起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1年10月15日,经济特区在厦门西北部湖里的2.5平方公里土地上动工兴建。忙碌的铲车、震天打桩声伴随着那个年代建设者的火热记忆。

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运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形成了全方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成就斐然。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0年7月10日,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向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报告》,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福建省成立厦门经济特区。

  1981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湖里一期破土动工,奏响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华章。

1984年2月7日,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并挥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上个世纪80年代,厦门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劳动力市场,率先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创新实践。

1984年2月,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向邓小平汇报厦门经济特区工作,并建议扩大特区范围。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含鼓浪屿)。

1983年10月22日,厦门国际机场通航典礼。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筹资并利用科威特贷款建设的国际机场。

成立于1984年的厦门航空,是中国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航空公司。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缩影”(贺晟摄)

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集体合影。(图新华网)

图文由福建省档案馆、海峡通讯杂志社联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