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强调,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

进入“互信共治”新阶段,迎接更加开放的网络空间新生态

笔者认为,这次大会,与正在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起,成为开放中国拥抱世界、引领未来、共谋发展的重头戏。中外嘉宾“水乡问道、共商网事”,这注定将融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高质量进程,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关口,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加开放、更高质量、更多朋友”的网络空间新时代正在拉开帷幕,“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速进入“互信共治”的新阶段。

“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与“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交相辉映、虚实相济。这既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聚合形态,也是世界人民共享网络空间福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贸易霸凌主义四面出击的局面,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时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声音、中国态度、中国方案在网络空间的回响与呼应,将指引我们迎接更加开放的网络空间新生态。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空谈误国、实干为要”。我们认准了方向,就要踏踏实实行动起来。可以说,世界各国发展具有相同的趋势,相同的需要,相同的目标,只要我们把握好国家的方向感,定位好企业的获得感,满足好人民的安全感,共同聚焦于“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建设,就一定可以开启“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高质量新阶段。

把握新时代的网络特征,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数字世界”建设,离不开“互信共治”的生态环境。在这个新生态中,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金融科技与信用社会建设、网上文化交流共享、网络公益与扶贫、个人信息保护;也需要预见互联网未来,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提升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效能、协同和创新,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发展数字经济;还需要重视物联网、人工智能、媒体变革;更需要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承担网络传播的社会责任;还需要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制定网络空间规则体系,打击网络恐怖主义。这一切共同的努力,正在凝聚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驱动力量,优化网络空间的安全态势。

“数字世界”建设,离不开“互信共治”的力度提升。而要实现“互信共治”的目标,就需要把握新时代的网络特征,看清数字世界“深融合、云平台、大智慧、泛连接、全用户、大安全、新科技、宽平台”的发展趋势,才能基于技术创新的力量,让“数字世界”的“互信共治”实践,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增添更强动力,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但同时,在这个全新的空间,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国际规则制定、安全风险评估,乃至军民融合的网络安全演练,全方位提升“互信共治”的力度,才能切实加大“数字世界”建设步伐,提升“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质量。

“数字世界”建设,离不开“互信共治”的法治力量。“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要建立“互信共治”的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体系刻不容缓。因此,在国际社会紧密协作的同时,要在思想上更加开放,在技术上加大创新力度,在规则体系建设上体现人类社会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法治在“创造互信共治数字世界”中的权威作用,让“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努力,进入法制化的快车道、高质量的新阶段。

(作者系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网信军民融合》副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