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地摊”企业起步,成为一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的知名民企,再成长为上市公司,力帆集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6年的发展历程,在现任董事长牟刚看来,“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1992年初,尹明善在重庆创办了力帆——一家只有9名员工的民营企业。刚问世时,力帆幸运地赶上了“没有卖不出去的货”的年代,迅速掘得第一桶金,并成为中国摩托车出口冠军。

“因为改革开放营造的土壤,公司应运而生;因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司发展壮大;因为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公司转型升级。”如今,70后牟刚从尹明善手中接过力帆,不同于多数民营企业的“家族世袭”,力帆的选择也为“改革”注入了更多含义。

“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

力帆出生时是“含着金钥匙”的幸运儿。在尹明善的记忆中,当时,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物资匮乏,供不应求。在那个卖方市场上,“从工从商,挣钱都容易”。

但是,竞争很快变得格外残酷。

1995年,力帆生产的100毫升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售价2050元/台,利润500元。此后,售价直跌到650元,每台的利润仅十几元。

1998年,力帆125毫升摩托车每辆售价1万多元,赚得盆满钵满。此后,出厂价降到3500元,利薄如纸。这意味着,折算下来,每“斤”摩托最初可卖45元,后来却降到了15元。

“国内竞争太激烈了,惹不起,躲得起。我们到国外去寻找赖以生存的青纱帐、甘蔗林。”力帆率先出国去卖摩托车,一开始利润非常丰厚,“因为第三世界国家资金技术都没法与我们竞争。”尹明善回忆说。

可是,转瞬之间,中国摩托大军涌来,价格战“转移”到了海外。尹明善感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最怕他乡遇故知”。

如何生存下来,如何发展壮大?力帆选择了创新这件“救生衣”。

创业之初,中国的70毫升、90毫升四冲程摩托发动机的左边盖又小又丑,力帆把它改大改美,设计了一个好看的大边盖。

这个看上去“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创新受到市场热捧,每台成本增加不到50元,售价却增加100元,每年卖十几万台,年利润增加了近千万元。

1994年前后,摩托车市场主流的发动机全是脚踩点火,常常要踩两三脚,很费劲。力帆尝试增加电起动装置,研发成功半年后,就迅速推向市场,并成为“爆款”,供不应求。“当时力帆成了重庆江北机场的最大货运客户,这项创新的年利润高达亿元以上。”

“创新不是‘创高’。”在尹明善看来,那些“并不高深、看似平凡也说不上伟大”的创新,却都是有用的,有生命力的,“实实在在地发展了自己,美好了他人”。

由此,公司看清了发展的路,在工厂墙上刷上大字:“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

截至2017年底,力帆在中国和34个国家及地区累计申请专利10610件,其中已获授权专利9530件。

依靠“三件宝”书写时代传奇

互联网大潮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众多企业的生存哲学。力帆顺应这阵浪潮,试水数字经济,让自己的商业梦想和市民的出行需求“e起出发”。

力帆将“盼达用车”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作为抓手,主营汽车分时租赁。具体来说,用户通过App下单,在就近的站点取车,用完后在附近的任一站点还车,从而实现“一键用车”。

与竞争者相比,盼达具有价格优势,目前执行的价格为19元/小时、24小时内99元封顶。在单车日均运营里程、单车日均运营时长、单车日均共享频次等数据方面,盼达都位居行业前列。

盼达使用的是力帆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而投身新能源,则是力帆的战略转型之一。

2001年,力帆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实现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冠军。但力帆很快就感觉到该产业的“天花板”,决定改弦更张,生产汽车。2003年5月,力帆第一座汽车工厂在重庆开工建设。

2006年初,第一款新车力帆520上市。此后,力帆慢慢从行业新军成长为数得着的国内自主品牌。2010年,力帆成为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

面对燃油汽车竞争的“红海”,力帆很快就决定,在坚守燃油汽车的同时,向新能源车领域进军。迄今,力帆已在新能源领域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在新能源充电技术、换电技术,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及商业运营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尝试。

就这样,从摩托车到汽车,再到新能源,到分时租赁,力帆不断延展的产业链条,留下了时代奔涌向前的印迹。

在这个过程中,力帆始终坚持创新、出口、信誉好“三件宝”,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自1998年获得自营出口权以来,力帆集团累计出口创汇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着力建设全新品牌生态圈

去年,年事已高的尹明善逐渐退隐,不再“掌舵”,力帆踏上了新的征程。

此时的力帆,依然有较大体量,并保持勃勃雄心。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约457亿元,员工1.5万人。2017年,纳税5亿元,历年来累计纳税43亿元。

“未来,力帆将着力建设全新品牌生态圈。”牟刚介绍,力帆集团将与国家级平台中汽研中心形成战略合作,投资开发产业链数据信息系统架构,建设基于VIN码的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链,覆盖汽车生产、销售、服务、金融、二手车等重要环节数据,实现汽车产业链价值延伸的数据基础。

公司将通过拟建的新工厂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数字化、自动化先进设备,建设体系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推动力帆制造能力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全面升级。同时,公司将新引入的智能化硬件研发团队,结合盼达用车积累的客户智能体验需求,将新一代产品搭载全新智能网联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数据交互、数据应用能力,让车辆不单是交通工具,更是能与各种商业模式匹配数据接口的载体。

力帆希望,通过性能品质和消费体验的升级,摘掉部分人心中对民族汽车品牌的偏见,开启自己的新时代。

他们正在从源头努力。力帆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6%,已建成汽车、摩托车两大研究中心、8个分支研究机构。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国家级检测中心。

此外,力帆正在实施一项影响重大的搬迁,将在两江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面积约800亩,项目总投资75亿元,每年能生产10万辆传统燃油车及5万辆新能源汽车。新工厂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完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90亿元。

对于力帆来说,这昭示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