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内首条地铁海底隧道,也是国内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长的地铁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继胶州湾大桥、胶州湾公路隧道之后又一条连接青岛西海岸新区和主城区的过海大通道。2020年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后,市民乘地铁通过胶州湾仅需6分钟。

6日上午,随着“贯通”的一声令下,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是目前国内最深的海底隧道,隧道海底区间线路纵坡呈“V”字形,最深处距离海平面约88米。上方每平方厘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压,相当于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辆小汽车的压力。它也是国内最长的地铁海底隧道,全长8.1公里,其中海域段长度约3.49公里。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位于既有胶州湾公路隧道东侧约150米处,起自西海岸新区薛家岛瓦屋庄站,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后,经团岛到达贵州路站,是地铁1号线最重要的控制工程。

青岛市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光泉介绍,2015年9月,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正式开工,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实现顺利贯通。目前1号线施工进展顺利,1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完成,15座车站正在进行二衬施工。已始发13台盾构和6台TBM,有11个机械掘进区间已贯通,开累完成15594米,占总量的49%,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作为国内最深的地铁海底隧道,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工程地质复杂,存在海水突涌、围岩垮塌风险。海底隧道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安山岩、凝灰岩,共穿越18条断裂破碎带,破碎带和海水直接连通,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渗漏、突水,安全风险等级为Ⅰ级。为控制风险,施工单位组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质探测和预报手段,实现了风险的精准预判和辨识,从而使风险得到超前防控,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零失误。

海底隧道内的排水问题也十分棘手,施工人员介绍,隧道内设置了泄水孔,每隔三四米就有一个,墙壁内的水可以通过管道从泄水孔流出。隧道设计的渗水量为每米每分钟不超过0.2升,渗出的水流到底部的泄水沟中,汇集到泵站的集水坑中,通过吸水机从竖井中抽出,以此降低海水对隧道的破坏。

青岛地铁1号线将是联系青岛东西两岸的又一条快速通道,随着青岛第二条海底隧道纳入规划,青岛东西两岸届时将形成一条跨海大桥、两条海底隧道和一条地铁轨道线路的交通格局,东西两岸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