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址乌镇的五年里,互联网之光不仅仅照进了这个古老的水乡小镇,也深深刻进了桐乡的发展脉络中。 乌镇面积从67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更大;生态环境更好,基础设施更加健全,5G商用率先试点,最新科技成果大量应用。随着四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不少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从业者前来创业发展,桐乡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热土。 时隔一年,新京报记者再度对话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对于未来,他信心百倍,“可以预见,桐乡未来无限,未来可期。”
乌镇面积扩大到110平方公里
新京报:从2014年算起,今年乌镇峰会已经迈向第五个年头。这几年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如何改变乌镇、改变桐乡?
盛勇军:说到世界互联网大会给乌镇和桐乡带来的变化,可以用三个“变”来概括:一是“形”的变化。这几年,乌镇和桐乡的形态、功能、品质、国际化程度都有了大幅提升。过去4年,乌镇面积从67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更大;生态环境更好,基础设施更加健全,5G商用率先试点,最新科技成果大量应用。
二是“势”的变化。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桐乡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已发”,向上、向前、向好的势头更加明显。特别是数字经济,已成为桐乡发展最快、最有想象空间的产业。
三是“人”的变化。大会对桐乡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习新事物、包容新事物、共享新事物蔚然成风。我们欣喜地看到,桐乡人的文明程度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行也在提升。
可以说,这座城市还在向着国际化、高品质生长,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会带领我们到达彼岸。
乌镇“很多东西保持不变”
新京报:这几年来,乌镇、桐乡又有哪些地方是不变的?
盛勇军: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以来,在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中,我们还是有很多东西依然保持不变。
首先,我们的初心不变。虽然大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但我们对于办好大会的初心从未改变。为高质量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727平方公里土地,每个角落都是主战场;全市所有部门、单位,个个都是主力军;125万桐乡人民,人人都是主人翁。通过4届大会的探索、创新和实战历练,工作机制越来越顺,服务能力越来越强,实现效果越来越好。
其次,我们的信心不变。世界互联网大会对桐乡来说是一剂催化剂,正产生着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们相信,大会的红利一定会成为桐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一定会再次让桐乡“耳目一新、刮目相看”。4年来,我们成功引进互联网及相关项目565个,桐乡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新高地。同时,互联网与其他领域充分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桐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可以预见,桐乡未来无限,未来可期,对此我们信心百倍。
第三,我们的决心不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同时,我们也将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实现其价值。
“要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新京报:对于通过大会惠及民生,具体有什么打算和举措?
盛勇军: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的目标。要借助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契机,一方面,让大家生活更美好、办事更方便。我们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让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处处体现方便。同时,加大网络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以网惠民的获得感。
另一方面,要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这首先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政府要为财富创造者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办证能不能更快一点、成本更低一点,我们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更周到一点、能不能超过他们的期望值,这是我们的目标。通过构建良好的政务生态链,让企业和老百姓在其中受益。同时,政府还要为老百姓增收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组织农民上课,学习“互联网+农业”是什么,引导他们主动拥抱互联网,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新京报:眼下,桐乡成为不少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创新试验场,更有不少互联网从业者前来创业。你认为,桐乡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盛勇军:随着四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不少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从业者前来创业发展,桐乡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热土。我想这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预见的。
一是基于乌镇在互联网领域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说前大会时代,外界对桐乡的印象更多是依靠乌镇旅游,甚至只知乌镇不知桐乡。而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的这几年里,只要一提起桐乡、提起乌镇,脱口而出就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的新坐标,既有大会红利的溢出,又有政策倾斜的加持,创业发展当然要来乌镇、来桐乡。
二是基于桐乡较好的互联网产业生态。良好的产业生态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引进互联网项目,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培育。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比引进几个项目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在政务服务、配套设施、人才引进、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方面不断努力。应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生态。
三是基于桐乡优良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桐乡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通过这几年的治理,桐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市与乡村、古代与现代相得益彰,国际品质、江南韵味已经成为桐乡独特的“气质”。桐乡人崇文、厚德、讲诚信,社会文明有序。我想,所有的这些,都是吸引大家来的理由。
希望“爱桐乡”能成为共识
新京报: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宣传海报中有一句“我自爱桐乡”,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盛勇军:这句话不是我个人的发明,它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离蒋山》,全诗是“出谷频回首,逢人更断肠。桐乡岂爱我,我自爱桐乡。”是王安石离开为官的安徽桐城时所作。虽然彼“桐乡”非此“桐乡”,但全国叫桐乡的仅我们一家,更主要的是,我很喜欢此中流露出的那份真挚情感。
借用“我自爱桐乡”的诗句,是希望“爱桐乡”能成为每个桐乡人的深刻共识,让这份爱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个桐乡人的行动自觉,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每个人都能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个家园。过去一样,现在一样,未来也一样,桐乡是你的起点,是你的初心,是你的动力,是你的源头,能够担当起所有人对桐乡——这个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