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治10月22日电 1979年,太行山中的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农民李生贵凭着强烈的摆脱贫困的愿望,大胆地承包了村里的5亩土地,开始试种全县都没种过的青椒。李生贵记得:“第一次种出青椒,我们村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它炒菜吃。”
当时的李生贵不会想到,在他的持续带动下,“不识青椒味”的长子县会在日后成为“中国青椒之乡”,全县青椒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了8万余亩。他也没有想到,长子县以种植青椒带动的蔬菜产业,如今产生的收入占到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今年67岁的李生贵告诉记者,自己14岁就开始种地,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是他和乡亲们追求的梦想。农村生活枯燥,他一有空闲就会翻看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希望以此增加粮食产量,“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一到地里就有用不完的劲,如果不能自己承包土地,我也就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业”。
第一年种植的蔬菜丰收了,李生贵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980年,他又承包了200亩土地,大面积种植青椒。李生贵说,为了寻找销路,他拉着一车青椒到河南省郑州市,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卖完。李生贵逐渐打开了河南等地的青椒市场,当年他进账8000余元(人民币,下同),这对当时人均收入只有60多元的农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种青椒挣了钱,李生贵想让更多的人也挣钱,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免费办起了青椒种植培训班,一户带四户,四户带全村,全村带全县,青椒逐渐成为长子县的特产和名片。短短几年时间,长子县青椒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亩,总产量3亿余公斤,产值2亿余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同时带动起当地其它各类蔬菜的种植。
1998年,长子县被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特点受到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河南、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并出口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露地青椒由于连年重茬种植,病虫害严重,导致青椒品质和产量下降,农民增收出现困难。“有人发誓再也不种青椒,但‘中国青椒之乡’不能倒,钢管制棚成本太高,我就想研制一种老百姓用得起的大棚。”李生贵说,经过反复试验,2002年,他以钢丝代替钢管,研制出一种成本低、寿命长、既防病又增产的蔬菜简易大棚设施并免费推广,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之为“生贵大棚”。
“长子大青椒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南方的客商又来收青椒了。”李生贵说。此后,他又探索出前茬种植青椒,后茬种植西葫芦的成熟种植模式,并在当地及周边推广。
“传统的长子大青椒6月中旬采收,7月中旬拉秧,只上市不到40天。”李生贵说,2016年,他试种了300亩“秋青椒”,7月下苗,9月进行采收,青椒上市时正处于晋北、陕北露地青椒上市尾期,又避开了南方上市期、北方早春茬上市期,比山东秋延迟青椒提前上市一个半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逐步开始在长子县进行推广。
李生贵的三个儿子都跟着父亲当起了农民,如今的李生贵每天早晨和中午都会在大棚里待几个小时,带领孩子们探索新的青椒种植模式,他说:“我这里试验成功,老百姓跟着做就能挣钱。我有施展的舞台,种了几十年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不能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