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边境伊尔克什坦口岸(8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琚振华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1日电 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是祖国版图上太阳最晚落山的地方。与每天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的黑龙江抚远相比,两地有近4小时的时差。

与江水蜿蜒的抚远不同,一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乌恰县的概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为便于通关,2011年,伊尔克什坦口岸乔迁新址,搬迁后距乌恰县城仅4公里。

伊尔克什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驿站。在维吾尔语中,伊尔克什坦就是驿站的意思。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有一段商旅不绝于道的繁荣时期。

自1997年伊尔克什坦口岸正式开放以来,这条通道再次恢复千年前的繁荣景象。千年后边关的晚霞依然瑰丽雄奇,沟通中外商贸的驼队已变为载重更多、速度更快的运输车队。

作为“一带一路”上通往中亚各国的重要关口,使伊尔克什坦再度繁忙起来的喀伊公路、中吉乌国际道路先后建成通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贸易便利化,在中吉乌国际道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乌兹别克斯坦官方测算,中吉乌国际道路的开通将使每吨货物运费较此前减少300—500美元,一年运费可节省250万美元左右。

2018年5月,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系统)正式在中国落地。7月,伊尔克什坦口岸迎来了第一辆沿中吉乌国际道路进入中国境内的TIR货车。

据伊尔克什坦海关关长施国庆介绍,加入TIR公约后,自起运国海关到目的地国海关的过程中,所有过境国的海关都不对货物进行开箱检查,大幅减少货物在口岸的等待时间,极大提升过关效率。TIR系统在我国落地,是陆上丝绸之路焕发新活力的重要里程碑。

从伊尔克什坦口岸向中吉边境进发,沿线不时会出现牧民护边员的身影。他们3到5人一队,在各自的管段内来回巡逻。“一顶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护边员与解放军共同组成了边境线上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他们共同守护着祖国最后一抹晚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许学巍对记者说。

“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连官兵执行巡逻执勤任务(10月1日摄)。新华社发(刘南松摄)

以驻地名字命名的斯姆哈纳边防连,地处斯姆哈纳河谷。在祖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上,连队官兵用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西部边关。

在伊尔克什坦周边,两国边民每天沐浴着相同的晚霞。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保障两国边境经贸繁荣发展,是中吉两国边防军民的共同愿望。

晚霞不但见证了中吉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务实合作,还见证了同样身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中吉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友好互动。

2002年,中吉两国首次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两国首次举行的双边联合军事演习。2011年5月与2017年6月,中吉两国两次举行“天山”系列反恐演习,展示了中吉两国边防部门联合打击恐怖活动的决心。

2015年6月,武警新疆边防总队乌恰边防大队与吉尔吉斯斯坦边防部队官兵,在中吉61号界碑开展边境联合执法。这是中吉两国首次开展边境联合执法行动,随着今年6月中吉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行动还将继续。(新华社记者张宝印、张骄瀛 解放军报记者罗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