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四十载,民族复兴崭新篇。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中国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稳居第二,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中华大地绽放奇迹的波涛岁月中,泛珠三角四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屹立改革潮头,以开天辟地的精神为国家发展先试先行,发挥重要的“试验田”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之地,更谱写出“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篇章……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及福建、广东、广西等10个省(区、市)网信办主办,中国经济网、大洋网、湛江新闻网、北海新闻网、福州新闻网等16家新闻网站承办的“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泛珠三角区域集中采访,集结了来自中央及地方新闻网站的近30名记者编辑深入北海、广州、湛江、福州实地走访,报道他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绩及宝贵经验。

泛珠沿海的发展内核:创新驱动 科技飞腾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改革开放40年,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泛珠四个沿海城市正是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发,成就了民族改革开放的高度。

据经济库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珠三角企业逐步掌握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形成“全球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的崭新发展格局。其中,广州作为我国的“南大门”,2017年新增科技创新企业4万家,总数突破16.9万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951家,总数达到8690家,连续两年呈爆发式增长。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201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7.51亿元,同比增加23.45%。

  记者一行在广州实地采访,聆听企业家的创业史。

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它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众多符号性事件之一,也是广州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广州一直以商贸闻名世界,广州的科技创新活力来自于近年来的广州产业的主动转型,特别是高新产业底层架构的构建。2018年3月,广州印发《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广州IAB产业总规模要超10000亿。“IAB”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英文简写。按照规划,5年后,广州IAB产业产值将突破万亿。

2018年上半年,广州有7956家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位居各城市首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截至6月底,广州市有效发明专利量43956件,增长24%。过去几年,广州掀起了属于自己的新一轮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传统产业大城向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了未来产业变革的底层架构。

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以战略思维谋划福州创新发展,提出实施“3820”工程,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强调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当前,福州奋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以打造创新型省会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氛围,让福州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高地。

2017年福州市发布推动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十项政策,包括49条举措。很多企业家反映,这些举措“看得见、用得上、拿得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补助多少、找哪个部门申请,一目了然,易于操作。同时,在放宽认定条件、给力技术改造提升、改变扶持方式、凸显市场力量等方面还有诸多创新。福州在创新创业上,创造了优质的服务和生长土壤。

福州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内,工作人员介绍云计算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福州市政府出台《福州市推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据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若干龙头数据企业进入国内大数据企业百强,数据资源储备达EB级规模,成为国家战略数据资源储备分中心,数据名城成为福州新名片。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总对接项目为341项,其中落地200项,注册总资本242.53亿元,其中新注册企业有66家。今年上半年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企业完成销售额112亿元、税收6.63亿元,均为去年全年约2倍,园区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投资潜力显现。

借优势 乘东风 谱海上丝路新篇章

北海和湛江都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现如今,乘着一带一路的新时代东风,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基础,大力推进向海经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不断升级,更围绕新世纪海上丝路造势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开放,互惠,大格局的改革之道,正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北海,是南珠之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中国通往东盟的海上桥头堡,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的新高地。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到北海,要求北海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为北海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广西北海市致力于发展临港经济,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位优势,以港口为依托建立起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多位一体现代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开放、创新的“向海经济”发展之路。随着开放水平的提升,北海港口的国际航线日益密集,贸易量越来越大,依托港口和临港产业集群的“向海经济”发展正如火如荼。

突出的区位优势,潜力巨大的铁山港,确实为更多企业创造了远销东南亚的有利条件。记者走访北海市工业园区,无数电子产品走出铁山港,成为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全球每生产三台显示器,就有一台产自我们这里!”位于北海工业园区的中电产业园内,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显示科技北海基地一片繁忙,流水线上的显示器正在进行组装、检验和包装,随即发往东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全球显示器需求量总体下降,但“北海冠捷”因技术更新快,产量不降反升,2016年仅出口就达到300万台,其中约六成销往东盟。

  北海工业园区内的作业车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雅静/摄

湛江是我国大陆最南端的滨海城市,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湛江自古就是海运枢纽,商旅要冲,1956年开港的湛江港,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身居南海大后方、位临西南出海大通道,坐拥华南西南沿海重要深水港口,湛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湛江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后,积极谋求跨省联动,以期盘活区域经济,打造地区发展与合作的新格局。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7年湛江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4亿元,占湛江市外贸总值的27.2%。其中出口76.4亿元,主要包括家具、机电产品、钢材、水海产品等。东盟为最大进出口主体,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6.4%。

宝钢湛江基地码头,工人们在装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龙海东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今年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内动工,可满足40万吨级船舶通航,促进湛江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湛江港将实施公共码头运营商战略、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国冷链生态园战略、全程供应链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南向通道战略等五大经济战略,构建更加开放、互惠、多赢的多方合作共同体,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航运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区域性保税物流集散基地。

企业家、员工谈改革:久久为功 为民族品牌奋斗终生

40年来,泛珠沿海开放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诞生出一代代锐意进取的领军人物,享誉国内外的民族品牌不断涌现,无数的企业故事让人难以忘怀,创造了令民族骄傲的商贸文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北海、广州、湛江、福州走访中采访了不少优秀企业家,在它们身上闪耀着的是深耕细作,大搞研发,解放思想,做大“中国牌”的开拓进取精神。

自上世纪70年代触媒转化器被使用在汽车上,巴斯夫、优美科、庄信三大著名品牌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为了实现该技术的自主创新,2002年5月,一支专事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研发生产的高科技环保技术队伍横空出世,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希明身为科学家,23年,久久为功,为了研发新技术做大中国品牌,至今每天还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基本都是在办公室过夜。

他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现在我还带领着一批技术骨干潜心研制,研发的纳米涂层材料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抢占中高端市场。这是我对祖国的爱,是对中国繁荣富强能做的最大化的努力,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一辈,深爱祖国,潜心研究,坚定不移的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湛江港的一线员工陈建辉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码头做机械日常维护。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娓娓道来:“我是湛江港已有21年工龄的一线工人,最初港口设备全是购买的日本二手货,到现在全部是国产重器。吞吐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先进的机械化生产使得工人数量从1万减至6000余人,工人收入年年增加……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基层岗位上所做的工作,都是国家发展的一份子,我感到自豪,更为我这份工作所产生的价值感到骄傲。”

40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些企业家和基层工作者们都时刻谨记着自己是改革先行者的职责,泛珠沿海城市将人才和政策支持汇集成了强大的力量,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

改革开放的40年,一个13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40年改革开放劈波斩浪,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一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作“中国奇迹”。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在泛珠沿海四城中,我们寻改革开放地标,重温改革开放往事,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足音。他们开放和创新的脚步“引领时代”,他们“试验田”的先试先行奠定基础,在中国实现伟大跨越,走向辉煌继续发挥着“潮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