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四地州: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

“贫困不可怕,只要我们走出家门,用我们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学技术、干工作,就一定能早日脱贫致富!”日前,和田市扶贫“扶志扶智”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新世界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阿依努尔在“劳动创造美好,脱贫致富光荣——和田地区文化扶贫主题宣讲大会”吉亚乡苏亚兰干村会场上向贫困群众传授创业经验,激励贫困群众。

针对群众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和田市文化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成立扶贫“扶志扶智”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包含60余名私营企业负责人、个体经商户、律师等各行各业爱心人士,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助力和田市脱贫攻坚。

在和田市伊里其乡布拉克村,扶贫“扶志扶智”志愿者服务队现场与贫困户签订了20余份就业合同。志愿者服务队员、新疆踏吉美蓝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塔来提说:“我们向贫困户提供了10个就业岗位。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向总部申请,争取100个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等北疆连锁餐厅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走出家门,外出就业,增长见识,脱贫致富。”

喀什老城区里正在卖馕的小伙子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喀什老城区库木达尔瓦扎路是个手工艺作坊一条街。买买提·夏热提和弟弟经营的手工铜器加工店是六代传承的老字号。他说:“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这门手艺,已经23年了,店里最热销的商品是一套定价1600元的红铜水壶套装,需要手工打造12天才能制作完成。旅游旺季时,常常供不应求。有的游客看到还在打造的水壶,干脆掏出定金买下来,一天有时可以有5000到10000元的收入。”

在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联发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2岁的热孜亚·吐尼亚孜正在熟练地操作各类机器。在这之前,她在家务农,一家5口人靠5亩棉花地生活,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村委会安排她到纺织城的企业上班,由于学习勤奋,表现突出,她的工资每月都比上月高,她高兴地说:“今年年底我家脱贫没问题。”

随着阿克苏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像热孜亚·吐尼亚孜一样的年轻人由此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由农民变身为现代产业工人。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努尔东·依不拉音说,阿克苏地区共有纺织服装企业330余家,产业工人4.8万人。今年以来,阿克苏地区转移就业4.11万人,其中向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就业2.08万人,占比50.6%;转移今年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979人,其中向纺织服装企业转移2997人。

被称为“万山之州”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他们着力在转变思想观念、形成长效增收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上持续用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易地搬迁等措施的“输血”和“造血”中脱贫致富。

让偏远山区贫困牧民尽快脱贫,搬出“穷窝”是最现实的选择。克州结合各县市的特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原则,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沿边整村推进、乡镇统一规划、进城集中定居”行动。“对住进县城的牧民,草场仍然属于他们,退牧还草的政策补贴也继续给他们。”乌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杨金元说。去年,克州就有1868户7928人像买买吐尔干·阿买提库力一样,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20多年前,怒江大峡谷被称为挂满“大字报田”的峡谷。“大字报田”是指怒江两岸陡峭山坡上随处可见的一片片庄稼地,与光秃秃的山岭融在一起满目疮痍。

6年前记者走进怒江大峡谷,见两岸山坡“大字报田”少了,绿色多了,大峡谷多了些生机和灵气。

今年10月15日,记者再次走进怒江大峡谷,再也看不见山坡上的“大字报田”,甚至看不见一座光山秃岭。从怒江边看两岸高山,只见青山叠翠,云雾缭绕;到高山上看怒江,只见绿色绒毯覆盖的山谷间,一条黄色的绸带纵贯而过。

在泸水市鲁掌镇鲁掌村怒江左岸公路上方的山坡上,原来是密密麻麻的苞谷地,坡度达35度以上。现在种上了一片片澳洲坚果苗,沿公路连片绵延3公里。“原来老百姓种苞谷收入低,还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今年州里调整产业结构,这一带的庄稼地退耕还林,种植了1701亩澳洲坚果,成活率100%,为当地76户村民增加了收入。”鲁掌镇林业站站长祝庆华边查看澳洲坚果树苗边介绍说。他算了一笔账,这76户村民(含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200元,由专业公司种植澳洲坚果,村民在公司打工每天80元,两年后这些澳洲坚果树全部交给农户,4年后挂果,预计每亩收入3000多元。村民们都觉得很划算。多年来,经济林果已成为鲁掌镇的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保障,30%的农户核桃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去年林下草果全镇年收入1334万元。2016年全镇新一轮退耕还林,又种植芒果1760多亩,花椒11789亩。

从海拔900多米的怒江边爬上海拔1600米的大兴地镇鲁奎地村,多数低矮破旧的民房、高达49%的贫困发生率,使全村3000多群众脱贫步履维艰。村总支书记曹泽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决心靠绿色产业脱贫,除种植中药材和魔芋,今年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种植了花椒2000亩,采取公司种植两年后交给农户的模式。在拖基一组附近坡度六七十度的陡坡上,原来的成片苞谷地变成了50亩花椒样板林。

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怒江州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8.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近几年来,怒江州认真贯彻中央和云南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神,建设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启动公益林补偿试点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近3亿元,4县7.6万户31万人直接受益;选聘了8559名生态护林员,每户每年平均增收9300元;实施了“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和“321156”等产业建设工程,2017年全州农民人均林业收入预计为2679元。许多乡村发展绿色产业美了环境,富了百姓。(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  1  2  3